新华字典

什么什么迭奏的成语

补 全八音迭奏
相 关 八音什么什么 - 八音迭什么 - 八什么迭什么 - 八什么迭奏 - 八什么什么奏 - 什么什么迭奏 - 什么音迭奏 - 什么音迭什么 -

什么什么迭奏的成语大全

八音迭奏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晋书·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什么什么迭奏的相关词语

层层迭迭【意思解释】1.见"层层迭迭"。
迭迭薄薄【意思解释】1.犹迭暴。眼睛瞪圆凸出的样子。
迭迭【意思解释】1.亦作"叠叠"。 2.层层重叠貌。
错迭【意思解释】1.犹交替。
重三迭四【意思解释】1.见"重三叠四"。
趁迭【意思解释】1.亦作"趂趃"。 2.迭和;应和。 3.追上;追及。
稠迭【意思解释】1.稠密重叠;密密层层。
床上迭床【意思解释】1.同"床上施床"。
层峦迭嶂【意思解释】1.山峰重叠。
层迭【意思解释】1.重叠。
层出迭见【意思解释】1.同"层见迭出"。
层见迭出【意思解释】1.见"层见迭出"。
重峦迭嶂【意思解释】1.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
重峦迭巘【意思解释】1.同"重峦迭嶂"。
重规迭矩【意思解释】1.谓前后相合,合乎同样的规矩法度。 2.比喻因袭﹑重复。
重徽迭照【意思解释】1.犹济美。谓相继光耀。
重珪迭组【意思解释】1.谓世代连续做官。
重岩迭嶂【意思解释】1.同"重峦迭嶂"。
重迭【意思解释】1.亦作"重叠"。亦作"重叠"。 2.相同的东西层层相积。形容多。 3.引申为再三。 4.重复;雷同。
差迭【意思解释】1.犹差跌。差错,失误。差,通"蹉"。
重奏【意思解释】器乐演奏形式之一。指两个以上的演奏者,各按自己所分任的声部演奏同一乐曲。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一般不超过十重奏)等,并按所用乐器的种类分为弦乐四重奏、管乐五重奏等。凡两件、三件或四件乐器与钢琴重奏者,称为钢琴三重奏、钢琴四重奏、钢琴五重奏等。
陈奏【意思解释】1.封建时代臣下向君王进言﹑上书。
重奏【意思解释】1.器乐演奏形式之一。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及其演奏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并因所用乐器种类不同,而有弦乐四重奏﹑管乐五重奏等区别。
朝奏夕召【意思解释】1.见"朝奏暮召"。
吹奏【意思解释】1.吹笙箫等管乐器。 2.泛指演奏音乐。
草奏【意思解释】1.草拟奏章。 2.草拟的奏章。
程奏【意思解释】1.公开上奏。
楚奏【意思解释】1.《左传.成公九年》载,楚锺仪被俘,囚于晋。晋侯命仪奏琴,仪操南音。晋大臣范文子说,锺仪"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后因以"楚奏"谓奏楚地音乐,寓思乡怀旧之意。
传奏【意思解释】1.转达奏闻。
参奏【意思解释】1.向朝廷揭发检举失职官吏的罪状。
朝奏暮召【意思解释】1.谓早晨上书帝王﹐晩上就被召见。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语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
朝奏【意思解释】1.犹朝觐﹐朝见。
出奏【意思解释】1.谓向皇帝上奏章陈事。
册奏【意思解释】1.册命﹑章奏之类的文书。
案奏【意思解释】1.奏章弹劾。
辨奏【意思解释】1.辨析事理﹐答对问难。多用于臣下对君上。
陛奏【意思解释】1.在殿廷上向皇帝当面进言。
边奏【意思解释】1.犹边报。
笔奏【意思解释】1.指表章奏议。
白奏【意思解释】1.启奏;上奏章弹劾。 2.上告的状子。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什么什么迭奏的相关成语

八音迭奏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晋书·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朝奏暮召指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语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扞主父偃呴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
朝奏夕召指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见“朝奏暮召”。
计日奏功可以数日子看到功效。谓成功极快。
鸾鸣凤奏弹奏演唱的美称。
曲终奏雅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
《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
先斩后奏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颜师古注:“言先斩而后奏。”《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珍曰:‘ 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
野人奏曝比喻微薄的贡献。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杨朱》:“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
挨肩迭背形容人群拥挤。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当日看的是挨肩迭背。
比肩迭迹肩膀相靠,足迹相迭。形容人多。
唐·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荣古虐今者,比肩迭迹。”
比肩迭踵形容人多。迭踵,脚尖踩脚跟。
清·陈康棋《郎潜纪闻》卷一:“辽沉旧人,胜朝遗耈,比肩迭踵,同掌丝纶。”
层出迭见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重床迭架比喻重复繁多。
重床迭屋比喻重复繁多。同“重床迭架”。
重规迭矩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三国志·蜀书·郤正传》:“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迭矩。”
层见迭出层:重复;迭:一次又一次。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李大钊《战后之世界潮流》:“劳工阶级将出许多失业的人,无论何人都已首肯,到处失业的人,已竟层见迭出了。”
层峦迭嶂峦:山峰;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层、迭:重复,一层加上一层。形容山峰起伏,连绵重迭。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此则层峦迭嶂,与江势争雄峭。
重峦迭嶂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唐·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迭嶂何孱颜。”
重峦迭巘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同“重峦迭嶂”。
床上迭床比喻多余和重复。同“床上施床”。
重三迭四形容多次重复。
乘虚迭出虚:空虚、弱点。迭:屡次。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防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
《三国志·袁绍传》:“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重垣迭锁重复的垣墙,重迭的锁钥。指深宫内苑,防护严密。
重岩迭嶂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同“重岩迭嶂”。
重岩迭障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唐·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迭嶂何孱颜。”
重珪迭组指世代连续做官。
迭床架屋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複,递相模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迭矩重规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三国志·蜀书·郄正传》:“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迭矩。”
堆金迭玉形容财富极多。
唐·韩愈《华山女》诗:“抽钗脱钏解环佩,堆金迭玉光青荧。”
迭嶂层峦嶂:形势高险像屏障的山。层:重。峦:就是连着的山。形容山峦重叠,连绵不断。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迭嶂层峦,点点苍苔铺翡翠。”
更唱迭和①彼此唱和。②指相互以诗词酬答。③指互相呼应配合。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当年邀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逸园》:“太史之女曰蕴玉者,自号生香居士,亦能诗,与在山更唱迭和。”
规重矩迭指合乎规矩法度。
叫苦不迭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宋·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享集:“徽宗叫苦不迭,向外榻上忽然惊觉来,吓得浑身冷汗。”
架屋迭床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複,递相模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骈肩迭迹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三迭阳关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唐·王维《渭城曲》诗:“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三迭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唐·王维《渭城曲》诗:“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亚肩迭背肩压肩,背挨背。形容人多拥挤。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迭背,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大虫。”
压肩迭背迭:重迭。形容观看的人极多。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江州府看的人,真乃压肩迭背,何止一二千人。”
遇水迭桥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支床迭屋犹迭床架屋。比喻重复。
支床迭屋犹迭床架屋。比喻重复。

相关的造句

迭次造句1、迭次观之,日日有异;纵而通览,循环往复。
2、在这的时间里,电影科技论坛、器材设备展等迭次展开。
3、但是,清廷文恬武嬉,内耗众生,户部迭次以经费支绌为借口,要求停止添船购炮,北洋海军的建设自此陷于了停顿、倒退的困境。
4、一边少不得连番推脱,这里众人,自是迭次劝进,甚至有中原四方百姓,聚集许昌,皆哭请宋公明大将军称王。
5、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伏读迭次谕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
6、两个连配属的四门三七步兵炮和两门七五步兵炮迭次开火,一只高速开进的单履带妖怪猛地颤了一下,扑通一下向一旁歪倒,炮塔里轰地吐出橘红色火焰。
7、为配合抗战总反攻,适应加强前线部队到基干的需要,曾迭次奉命提前结业,遂于初全部考试完竣,举行毕业礼。
8、这五大条件是从西方社会文化中抽绎出来的,并在西方历史上迭次出现、演进,终于在纪汇成了足以影响乃至改变世界文明的法治长河。
9、想你,看手指在键盘上孤单的跳跃,敲打我翻飞的思念,让牵挂在心头涌动,化为迭次起伏而寂寥的音符在空气中飘荡。
10、但是,清廷文恬武嬉,内耗众生,户部迭次以经费支绌为借口,要求停止添船购炮,自此,北洋海军的建设陷于停顿、倒退的困境。
迭戈造句1、迭戈:听着,我可以帮助你们。
2、圣迭戈县原定于在今年夏天启动这一计划,而布朗表示,计划暂停让经过培训的员工失业。
3、同时,中后场位置的羸弱,也是本赛季困扰尤文的一个问题。所以尤文也不只一次地同乌拉圭防后卫迭戈。卢加诺联系在一起。
4、詹森遇害的那个周末她在圣迭戈,后经查证情况属实。
5、后者同时还兼任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糖生物学研究与培训中心的主任,该中心的研究者已经发现了病原菌与固有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6、他目前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获得沃尔夫医学奖。
7、彭帅无缘圣迭戈女网赛四强,彭帅。
8、截至目前,图莱亚尔、塔那那利佛、迭戈苏亚雷斯、马任加、塔马塔夫和菲亚纳兰楚阿共省受到了霍乱的袭击。
9、“迭戈有能力让我们再次成为世界冠军,因为他懂得如何正确地指导球员。”一位女球迷说。
10、塞维里亚的路易斯。法比亚诺和萨拉戈萨的迭戈。米利托共同领跑西班牙联赛射手榜,他们都只攻入。
迭句造句1、写小说时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
2、此诗运用迭章、迭句手法,每章结构相同,只更换少数字句,这样反复咏赞,音韵缭绕;优美的乐句与新娘的美貌、爱情的欢乐交融在一起,十分贴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
3、那些短小、生动、易背诵的迭句对他们来说,特别有用。
4、你的心智曝露于音乐界所称的“迭句”之中。
5、辣拉上海闲话里,指略施小计小谋,吓唬一下别人,往往用“吓吓野人头”迭句话。
6、“侬又辣拉捏鼻头做梦了”迭句是上海谚语,与普通话“白日做梦”是一样个意思。
7、小雅和国风中,重章迭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
8、这是他们的一个老惯例,一个模仿的争斗和求爱,用他们象剑一样的声音,每人轮流喊出一个迭句。
9、实际浪迭句闲话有两层意思。
10、“阿拉欢喜讲上海闲话”,迭句普通而朴素的闲话,成为今年上海市民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句闲话。
迭兴造句1、夫五德更始,三正迭兴,驭物资贤,登庸启圣,故帝迹所以代昌,王度所以改耀,革晦以明,由来尚矣。
2、须知其时迭兴文字冤狱,而推涛作浪,告讦获利,更是应运成风。
3、主要表现在统一适用的法典被废除,吏治腐败,冤狱迭兴,野蛮残酷的刑罚复活。
4、近年来科技发展迅猛,新技术迭兴。
5、王者迭兴,千载难逢,是建齐桓公、晋文公之功业,来辅助国家;还是三分鼎足,连横合纵,也应该看时间而定。
6、文质之更用,犹四时之迭兴也,王者体天理物,必因弊而济通之,时弥质则文之以礼,时泰侈则救之以质。
7、继位后,先后讨平西北、西南,抗击廓尔喀入侵,拒绝英使马戛尔尼的无理要求,鼓励垦荒,颁布禁书令,迭兴*,开四库全书馆,编纂《续三通》、《皇朝三通》等。
8、昔者穆公制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9、纵横之事,复起于今乎?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愿先生论之。
10、唐室衰没五季迭兴,时五十余年更易八姓,宇具分莫之能一,至我朝太祖受周禅初有州百一十一,县六百二十八,及传至太宗天下平定。
迭代造句1、在输出迭代器概念中担任值类型角色的类型。
2、用MAOR迭代算法求解一类L-矩阵的隐线性互补问题。
3、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用神经网络迭代法从测得的天线温度反演了隐身涂层材料的的相对介电常数、相对磁导率。
4、而迭代法主要是以数理统计和罚函数法为基础来建立修正方程,阐述了罚函数法和最小方差法等修正方法。
5、推出了Debye型色散媒质中FD-TD法的迭代公式和吸收边界条件。
6、也存在另外一些迭代法。
7、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飞速发展,以前只是被看成一种研究方法的迭代算法在图像重建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已经在科研、工业和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8、取补偿项序列的有限次迭代值,获得次优控制律。
9、提出了一种机载惯导系统跑道滑行对准的方案和实施方法,建立了对准时的导航计算和误差补偿迭代方程,研究了影响对准精度的因素和解决的措。
10、返回值用于在每个后续的迭代上初始化小计。
面奏造句1、遂于大雪前面奏皇帝,以乞归宁。
2、皇上命儿臣面奏,内廷各宫应如何恭行丧礼,请皇太后降懿旨遵办。
3、如此,刘衡谢过将军,只是我闻将军不过洪太保门下一犬,有何本事面奏天子?洪承畴亦不惜将军之命,将军如何能近京畿之地?
4、朕意本不欲从其所请,又据辰沅道王柔面奏,彭肇槐实愿改土归流,情词恳切,朕念该土司既具向化诚心,不忍拒却,特沛殊恩,以示优眷。
5、姚元之做宰相不久,一次,他向李隆基面奏给郎吏们升职的事。
6、上次坚称为人刺杀,面奏圣上,诬栽是相爷指使。
7、恰巧陆游正在循例请求罢免中,孝宗的诏书下来,准予还乡,无须入都面奏。
8、本朝初年,皇帝创业伊始,励精图治,在早朝之外还有午朝和晚朝,规定政府各部有一百八十余种种事件必须面奏皇帝。
9、塔察儿一面奏闻,一面再发兵北追,驰至长城以北,忽遇着一支大军,把他截住,以逸待劳,竟将塔察儿军,杀死了一大半,剩得几个残败兵卒,逃回陕西。
10、一口蓝青官话,对于旧时文人而言,只对廷议和面奏有影响,但无妨绝大多数人和绝大多数时间的鸿雁来往和公文传达。
上奏造句1、浙江地方政府上奏朝廷,御旨立碑,墓葬女士于孤山放鹤亭之后。
2、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不顾朝廷斥责,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疏浚白茆、刘河、徒阳运河等河道。
3、不过你放心,本官定会如实上奏朝廷,为你请功受赏,升官进职,也是指日可待。
4、素以清正廉直著称的丁葆桢不禁大怒,当即派兵将安仔拿下,同时以“太监私自擅出”上奏,请“从严惩办”,以“肃宫禁而儆效尤”。
5、寇准在穷乡僻壤的巴东,爬山涉水,体察民情,当看见百姓衣不遮身,食不饱肚,他一面上奏朝廷,请求减轻农。
6、届时,我再上奏朝廷,封个一官半职可继续为国效命。
7、海青天嫉恶如仇,如今得知去年水患的前因后果,定然会上奏朝廷……沈某一介读书人,却也知道为民请命,可是这事却也不能怪胡总督。
8、今晚的事,张将军早就派人秘密通传了本将,本将又上奏了太子,太子殿下断然处置,杨大人,你有何不满么?
9、按尊卑,当由首辅大人第一个上奏,于是史阁老便迈步出班,从袖中拿出奏本,微微躬身道:陛下,臣有本奏。
10、有些看不见的手,如懒懒的微风似的,正在我的心上奏着婵媛的乐声。
重奏造句1、这木管四重奏似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丽的仙境。
2、住宅远处的一端,紧闭着的门户后面,可以听见杜塞克奏鸣曲,难奏的乐句都重奏二十次。
3、通过附中的作曲学习,从写作艺术歌曲到钢琴曲,从弦乐二重奏、三重奏再写到管弦乐、钢琴与打击乐七重奏,思琳从中一直在摸索写作技巧。
4、本论文的论述,主要从钢琴四重奏成熟前过渡的发展,探讨四声部重奏曲低音声部键盘乐器的转变过程。
5、裕美的语音功能三重奏项目,与安东尼杰克逊在低音和鼓西蒙菲利普。
6、该品牌推出了限量版微光眼线液和一个三重奏。
7、这首四重奏的曲子反映了现代音乐中一种首要的新趋向。
8、弦乐四重奏只要一个人偏了,其他人都会偏掉,而且他们是单声部,跑音听得非常清楚。
9、在弦乐四重奏的演奏中,音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涉及乐曲调性、旋律、和声等多方面的因素。
10、在西方音乐史中,弦乐四重奏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作曲大师对这种表演形式倾注了最细致和最深刻的感情。
奏明造句1、第五乐章,曲式雄壮威武,节奏明朗快乐,以辉煌的结束表现大开大阖的气魄。
2、本次试听歌曲方面选用的格式为MP解码率均为pbs的音乐进行试听,并且试听的歌曲多为节奏明快的流行音乐,较为符合大家的喜好。
3、接着,因为西北战事,左宗棠奉命奔赴甘陕,乃荐举林则徐的女婿、原江西巡抚沈葆桢继任福建船政大臣,同时奏明清廷,称胡雪岩“才大心细”。
4、过小年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
5、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6、他们惯于使用一个声部演唱持续音或同音反复,而在其上方唱另一个节奏明显、旋律性较强的声部。
7、原拟各部院等衙门职掌事宜,及员司各缺,仍着各该堂官自行核议,悉心妥筹,会同军机大臣奏明办理。
8、哪位去把这厉虎给杀死,我奏明皇上,立升一级。
9、为此,党永庵也表示,一首歌曲要受到农民的广泛接受和喜爱,就需要创作者真正了解农民的生活,写出节奏明朗、通俗上口的作品。
10、伴着舞台上拉响的京二胡,节奏明朗的小快板,来自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的孩子们迈着小碎步将京剧中俗称的旦角演绎得惟妙惟肖。
奏议造句1、奏议是我国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
2、奏议是古人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它兼具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亦可为当今公文写作和新闻报道提供借鉴。
3、奏议是我国古代用来向帝王上书言事、发表意见的上行文。
4、与其它文体相比,奏议文风在后世各代总体变化不算太大,但又总在变化之中。
5、其奏议编入本人文集者,以文集著录,不入本类。
6、古今崇论闳议,如煌煌经史,列朝名人奏议及近人经世文编,皆高文典册,治国良谟,奚俊鄙人饶舌。
7、邸报只是刊载着朝廷的各种政策,类似于皇帝的旨意,诏书或者是臣僚的奏议等政治情报。
8、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辄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
9、中国古代奏议行文,通常会选取势、理、情三个角度来进行,表现出尚势、论理、叙情的风格差异。
10、奏议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小牛教程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1011985号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