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第二个字是攘的成语

第二个字是攘的成语的成语大全

攘攘熙熙喧嚷纷杂的样子。
《三元里抗英社学史料·太和市联升社学序》:“果然蜂趋蚁附,攘攘熙熙,诚不出神灵所料者矣。”

相关词语

纷纷攘攘【意思解释】1.纷乱;骚乱。
急攘攘【意思解释】1.形容急忙慌乱。
劳劳攘攘【意思解释】1.亦作"劳劳嚷嚷"。亦作"劳劳穰穰"。 2.纷扰;劳碌。 3.烦躁不安。
抢抢攘攘【意思解释】1.慌张忙乱貌。
攘攘垓垓【意思解释】1.纷乱貌。
攘攘熙熙【意思解释】1.喧嚷纷杂貌。
攘攘【意思解释】乱纷纷的样子:熙熙攘攘|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攘攘营营【意思解释】1.纷扰貌。
熙熙攘攘【意思解释】形容人们来来往往、喧闹纷杂的样子:节日的大街上,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伧攘【意思解释】1.紊乱貌。
安攘【意思解释】1.谓排除祸患,使天下安定。
安内攘外【意思解释】1.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蜂攘【意思解释】1.旧时比喻叛乱。
方攘【意思解释】1.离散纷乱。
貊乡鼠攘【意思解释】1.旧谓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
闹攘【意思解释】1.见"闹嚷"。
内修外攘【意思解释】1.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
恇攘【意思解释】1.恐惧慌乱。
寇攘【意思解释】1.劫掠;侵扰。 2.引申指由兵匪劫掠侵夺所造成的祸乱。
狂攘【意思解释】1.纷乱貌。 2.猖狂作乱。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相关成语补全

第二个字是攘的成语的相关成语

纷纷攘攘纷纷:众多;攘攘:杂乱的样子。众多且杂乱。形容人群杂乱。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八:“杨八老看见乡村百姓,纷纷攘攘,都来城中逃难。”
攘攘熙熙喧嚷纷杂的样子。
《三元里抗英社学史料·太和市联升社学序》:“果然蜂趋蚁附,攘攘熙熙,诚不出神灵所料者矣。”
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安内攘外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后汉书·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貊乡鼠攘旧指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
内修外攘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
七捞八攘到处捞摸扰攘。形容思绪纷乱不宁。
攘臂一呼攘:挥动。挥动手臂呼喊(多用在号召)。
汉·李陵《答苏武书》:“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攘肌及骨比喻侵及腹地。
汉·扬雄《法言·重黎》:“是以四疆之内,各以其力来侵,攘肌及骨,而赧独何以制秦乎?”
攘来熙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攘袂引领揎袖捋臂,伸长头颈。形容激奋盼望貌。
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天下学士有志于圣人者,莫不攘袂引领,愿受指教,听教诲。”
攘权夺利犹言争权夺利。争夺权力和利益。
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坐是抢攘月余,势成坐困,老师匮财,攘权夺利,凡种种不良之现象,皆缘是以生。”
攘人之美攘:窃取、夺取。夺取别人的好处。形容窃取他人的利益和好处。
攘外安内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攘往熙来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心劳意攘犹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揎腕攘臂捋袖伸臂。一种粗暴的姿态。
清·戴名世《〈齐讴集〉自序》:“譬之盲僮跛竖,各以其意喜怒主人,而揎腕攘臂于藩篱之外,而主人曾莫知之也。”
争权攘利争夺权力和利益。同“争权夺利”。
李大钊《大哀篇》:“钻营运动、争权攘利之不暇,奚暇计及民生哉?”
争权攘利争夺权力和利益。同“争权夺利”。
李大钊《大哀篇》:“钻营运动、争权攘利之不暇,奚暇计及民生哉?”

相关的造句

纷纷攘攘造句1、楼占整条街的一半,门前来客纷纷攘攘,进去的人脸上都携满忧闷之色,出来后,步伐浮沉,身轻如燕。
2、有关苹果平板电脑的传言纷纷攘攘,很难想象苹果公司今年不会推出这个产品。但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真正了解多少呢?
3、那女生捋了捋被雨水打湿的秀发,看着纷纷攘攘的长队,禁不住发起牢骚:“哎呀,我们食堂被外来军队给占领啦!”。
4、她一路来到学校门口,心中的怒气总算是下降了一些,等他看到的时候,看着纷纷攘攘的小吃摊,心中犹疑着到底应该吃什么好。
5、到了谪仙楼,正是用饭时间,里面的人纷纷攘攘,好不热闹。
6、被击溃的敌军纷纷攘攘地朝山那边逃去。也作“纷纷扰扰”。
7、原本,纷纷攘攘,嘈杂不已的练武场,渐渐的安静下来。
8、纷纷攘攘,有人谈起刚才对决依旧一脸不屑,有人则在眉头紧皱苦苦思索,余下者,已是一脸凝重,隐隐察觉到些什么。
9、一时间,快餐厅里的小女生们都纷纷攘攘议论开来,话题都聚到了今晚的决战上。
10、在御花园的湖畔,早已经将岸边的杨柳树挂上了红色,黄色的彩条,微风吹来,纷纷攘攘的飘摇着,美不胜收。
攘攘造句1、那五光十色、熙熙攘攘的山村小镇,留下我多少天真的笑容;那欢乐奔腾的小河,流淌着我一串串童年的歌谣;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藏着我一个个神奇的梦,这都能让我深深感受蕴藏在我家乡里最美丽的情感。
2、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3、清明时节雨纷纷,酒入愁肠思故人。尘世纷扰无穷尽,熙熙攘攘唯友真。忆昔依依离别意,折柳相赠辟灾邪。望友踏上幸福路,奔向锦绣好前程。
4、时光的年轮里,记忆微茫。隔着半个城市的距离,笑容穿不过熙熙攘攘。只是希望我们会在某个恰当的瞬间,想起彼此,安然无恙。
5、红尘攘攘,一切都犹如过眼云烟。
6、不要让亲情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变革中越来越脆弱。
7、时间不早了,和强哥坐车原路返回。耳机里放着同样古老的京剧,看着窗外西安的夜景: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灯火通明的城市,而钟鼓楼就像两颗蓝田宝玉镶嵌在这座城市的中央。不禁说到,[小学生网]西安的夜景真美。
8、而且这条街上从早到晚那人都熙熙攘攘的,夏天衣服钱能从头到脚买一身,路两边到是有几家专卖店,也尽是些个挂羊头。
9、街上熙熙攘攘,车辆川流不息,但秩序井然。
10、熙熙攘攘:节日期间,公园里熙熙攘攘,人们笑逐颜开,真热闹啊呀!
攘夺造句1、两次**战争之后,随着“条约制度”的形成,中国的江海航运权逐渐为外人所攘夺。
2、遂使后进之士不复闻《诗》、《书》之言,皆怀攘夺之心,相与陷于不义。
3、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
4、再相攘夺,未免伤情,何不高才捷足,先往据之?彼闻吾先至,惧而不来,则声色俱可不动。
5、话说魏忠贤残害扬州,又攘夺他人之功,将侄子分茅列土,忽把个村夫牧竖平白的与元勋世爵同列,朝班不独人心不服,天道也是恶盈的。
6、你们这些人贩子,平时就攘夺我的族人!现在居然连公主都要抢走吧?才不会让你们得逞!
7、其卒也,此伟人老病殂谢之时,压制之力驰,攘夺大柄之徒,乃纷纷并起,诚以政权继承问题,无美满之解决也。
8、六国自己先失了方寸,当年的樽俎之容,会盟之礼,扫地无余,大家尽情攘夺,不知黄雀在后。
9、不图野心枭桀,攘夺政权,借端发难,含血喷人,而盲从附和者,误信流言,愈滋疑窦,其实秉钧与应、洪手函,业经印刷流播,万目俱瞻,与杀害是一是二,自无须辩护也。
10、徽宗还下令在全国州治、府治,修造道教宫观,每个宫观,赐予田产,自几十顷至几百顷不等,这些田地都是从附近民户中攘夺来的。
攘外造句1、自绍兴元年到七年初,宋高宗需要擢用良将,安内攘外,以保全皇位。
2、而我国也将赢得“攘外”与“安内”所预期的成果。
3、东方大陆,刀剑相争,拳脚纵横,魔教灭亡,新星诞生,冥王剑神,各不相让,十二鬼王,治理天下,妖族盛行,拳帝乍现,江湖一统,攘外安内。
4、不管啦!只要能安内攘外,击溃魔门,谁当太子又有什么干系?如果这老狐狸真有这等把握,索性成全他就是!
5、李世民在短短四年内,完成安内攘外的千秋大业,内则励精图治,四年而天下大治。
6、国民党政府在洛阳召开‘国难会议‘,到会中委,该会委员,讨论‘安内攘外‘方案,决议‘救灾、绥清、御侮‘三方针。
7、男性健康日,身体检修日,机器需要保养,身体需要营养,屏弃不良习惯,保持良好心态,面对生活压力,始终积极乐观,攘外必先安内,关爱家庭父母,夫妻互敬互爱,这个黄金难买。
8、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
9、笔者以为,当今我国应该同步展开“既攘外又安内”的大谋略。
10、是啊,你明白了吧?老蒋关心的不是别的,红军和**才是他的心腹大患!我记得今年七月份,老蒋出过一份《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的讲话,你听说过没有?
攘夷造句1、内穷侈靡,外攘夷狄,天下萧然,财力耗矣!
2、尊王攘夷,铁蹄之下,俱是大明领土。
3、突厥,《隋书》里说它的远祖是人狼野合而生,这是春秋笔法尊王攘夷的惯有手段,估计突厥的远祖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狼孩。
4、于是地球人与天人之间的战争瞬即爆发,为数众多的武士和攘夷派志士都参与与天人的战斗。
5、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
6、宋襄公与楚国会盟的目的很明确,他不像齐桓公那样,要“尊王攘夷”,更不是想当楚国的盟主,他是要结交楚国,以威服诸侯,达到称霸中原的目的。
7、然而清流尊王攘夷,其本色和特色都在于不重利害只论是非。
8、“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
9、幕府不顾朝廷的强烈反对,与美国等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通商条约,从而激起尊王攘夷运动。
10、西北种家、折家屏中国攘夷狄多年,能征惯战,只需调来十万人马就能镇压了梁山的叛匪。
小牛教程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1011985号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