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不什么菽麦的成语

补 全不辨菽麦
相 关 不什么菽麦 - 不什么什么麦 - 什么什么什么麦 - 什么什么菽麦 - 什么辨菽麦 -

不什么菽麦的成语大全

不辨菽麦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不辩菽麦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晋·葛洪《抱朴子·穷达》:“庸俗之夫,暗于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

不什么菽麦的相关词语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意思解释】1.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意思解释】1.见"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意思解释】1.见"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意思解释】1.人要有所成就,就不能贪图安逸;贪图安逸,就不能有所成就。
不到黄河心不死【意思解释】1.比喻不到无路可走的境地不肯死心。
不到乌江心不死【意思解释】1.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折不扣【意思解释】1.不打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照标价减去若干成数出售,叫做打折扣。 2.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意思解释】1.见"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吐不茹【意思解释】1.《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后以"不吐不茹"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
不蔓不支【意思解释】1.见"不蔓不枝"。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意思解释】1.亦作"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2.谓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于那件事情的知识。
不毒不发【意思解释】1.谓不受凌辱就不能发愤图强而有所成就。
不郎不秀【意思解释】1.明代俗语。犹言不高不下。 2.用以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参见"不稂不莠"。
不即不离【意思解释】1.佛教语。谓诸法相状虽异而性体则一。 2.形容既不亲近,也不疏远。
不忮不求【意思解释】1.不嫉妬,不贪求。
不凉不酸【意思解释】1.方言。形容态度冷漠。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解释】1.谓不在某个职位上,就不过问该职位的事务。
不上不下【意思解释】1.亦作"不上不落"。形容事情无着落,处境为难。 2.不好不坏。
不三不四【意思解释】1.不伦不类。 2.指行为不端,不正派。
不揪不采【意思解释】1.不理睬。
采菽【意思解释】1.谓采摘豆叶。 2.喻夺取政权。语本《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郑玄笺:"藿生原中,非有主也,以喻王位无常家也,勤于德者则得之。"
赤菽【意思解释】1.即赤小豆。
歠菽饮水【意思解释】1.喝豆粥饮白水。喻生活清苦。
啜菽饮水【意思解释】1.亦省作"啜菽"。 2.吃豆类,喝清水。语出《礼记.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后因以为贫家孝子事亲之典。 3.指生活清苦。
啜菽【意思解释】1.见"啜菽饮水"。
刍菽【意思解释】1.亦作"刍叔"。 2.即刍豆。
不辩菽麦【意思解释】1.同"不辨菽麦"。
不辨菽粟【意思解释】1.犹不辨菽麦。粟,小米。
巴菽【意思解释】1.即巴豆。
半菽【意思解释】1.谓半菜半粮,指粗劣的饭食。 2.指少许之物。
不辨菽麦【意思解释】1.形容愚昧无知。今亦指脱离生产实践,缺乏实际知识。
藿菽【意思解释】1.豆叶和大豆。泛指豆类植物。 2.比喻清贫的生活。
禾菽【意思解释】1.谷类和豆类。
麻菽【意思解释】1.亦作"麻尗"。 2.麻与豆。
大菽【意思解释】1.大豆的一个品种。
稻菽【意思解释】1.稻和菽。
嘉菽【意思解释】1.豆类作物的美称。
粱菽【意思解释】1.米与豆。
藜菽【意思解释】1.藜和菽。泛指粗粝之食。
配盐幽菽【意思解释】1.指豆豉。
春麦【意思解释】1.春季播种的麦子。
差半车麦秸【意思解释】短篇小说。姚雪垠作。1938年发表。绰号为“差半车麦秸”(意即“不聪明”)的贫苦农民,参加游击队后,常违犯纪律,并闹出不少笑话。在集体生活中,他逐渐克服了小农意识和习惯,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
蚕麦【意思解释】1.指蚕与麦的收成。
尝麦【意思解释】1.古代的一种岁典。天子于孟夏麦收时先在寝庙荐祭﹐然后尝食新麦。
不辩菽麦【意思解释】1.同"不辨菽麦"。
白麦【意思解释】1.麦的一种。
碧麦【意思解释】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绿色麦子。
不辨菽麦【意思解释】1.形容愚昧无知。今亦指脱离生产实践,缺乏实际知识。
佛手麦【意思解释】1.小麦的一种。又称分枝小麦﹑手儿麦﹑五穗麦。麦穗分枝似佛手,故名。一般成熟较晩,品质较差。
浮麦【意思解释】1.指干瘪的麦子。可入药。
寒麦【意思解释】1.冬小麦。
还麦【意思解释】1.《后汉书.独行传.范冉》"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李贤注引晋袁山松《后汉书》:"冉去官,尝使儿捃麦,得五斛。邻人尹台遗之一斛,嘱儿莫道。冉后知,即令并送六斛,言麦已杂矣,遂誓不敢受。"后以"还麦"指范冉严格教子之事。
禾麦【意思解释】1.指谷﹑麦作物。
滹沱麦饭【意思解释】1.《后汉书.冯异传》载:刘秀称帝前,自蓟东南驰至饶阳无蒌亭,众皆饥疲。冯异上豆粥。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异复进麦饭菟肩,因复渡滹沱河至信都。刘秀称帝后,诏赐异以珍宝衣服钱帛,曰:"仓卒无蒌亭豆粥,呼沱河麦饭,厚意久不报。"后因称粥或麦饭为"滹沱饭"或"滹沱麦饭"。
和尚麦【意思解释】1.无芒麦的俗称。
黑麦【意思解释】1.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尖,花穗和小麦相似。子实供食用或做饲料。黑麦的耐寒抗旱力很强,有冬播和春播两种。我国东北﹑西北一带均有栽培。
麦秸【意思解释】1.脱粒后的麦秆。
麦黄水【意思解释】1.指农历四五月间麦熟时节黄河涨水。
麦耞【意思解释】1.即连枷。
麦纸【意思解释】1.亦称"麦纹纸"。 2.纸名。唐时,翰林院书诏书,用麦纸。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不什么菽麦的相关成语

不辩菽麦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晋·葛洪《抱朴子·穷达》:“庸俗之夫,暗于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
不辨菽麦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智昏菽麦指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
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朝秀晨终,龟鹤千岁,年之殊也。闻言如响,智昏菽麦,神之辨也。”
智昏菽麦指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
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朝秀晨终,龟鹤千岁,年之殊也。闻言如响,智昏菽麦,神之辨也。”
不辨菽粟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清·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布帛菽粟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汉·晁错《论贵粟疏》:“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宋史·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啜菽饮水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菽水承欢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承欢:侍奉父母使其欢喜。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饮水啜菽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饮水食菽形容生活清苦。同“饮水啜菽”。
麦饭豆羹羹:汤。指粗劣食品。用来比喻生活水平低下。
麦丘之祝指直言之谏。
清·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忘其出位,贡此狂言,请赋《祈招》之诗,以代麦丘之祝。”
麦穗两歧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后汉书·张堪传》:“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麦穗两岐①一麦两穗。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
麦秀两歧①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麦秀两岐岐,同“歧”。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同“麦秀两歧”。
麦秀黍离哀伤亡国之辞。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黍离麦秀哀伤亡国之辞。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黍油麦秀以之为亡国之痛的感叹。
《尚书大传》卷二:“微子朝周,过殷故墟,见麦秀之蕲蕲兮……曰:此父母之国。乃为《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史记·宋微子世家》亦载此事,“微子”作“箕子”。
兔葵燕麦形容景象荒凉。
兔丝燕麦兔丝:菟丝子。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魏书·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针尖对麦芒比喻双方都很利害,互不相让。
老舍《荷珠配》第一场:“黄龙衮你这小子真叫会算账!怎奈呀针尖对麦芒,全三爷子不会上你的当。”
针尖对麦芒比喻双方都很利害,互不相让。
老舍《荷珠配》第一场:“黄龙衮你这小子真叫会算账!怎奈呀针尖对麦芒,全三爷子不会上你的当。”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不卑不亢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
不僧不俗犹言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添了终身?”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指难得的好人或好东西。
《南史·任昉传》:“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不瞅不睬不看也不答理。形容待人态度冷淡。
明·苏复之《金印记·周氏回家》:“女婿功名不遂回来,一家不偢不倸。”
不茶不饭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害的我不茶不饭,只是思想着你。”
不存不济指支持不住,受不住。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不存不济,香肌瘦损,教俺萦方寸。”
不痴不聋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汉·刘熙《释名》卷二:“不瘖不聋,不成姑公。”
不打不成相识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不得不尔尔:如此。不得不这样。表示为环境所迫或有难言之隐而无可奈何。
《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今诸典农,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不得不尔。’”
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戴宗道:‘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不当不正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老汉也分开人丛,不当不正,站在那相公马前。”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这种人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我们横竖总不落好,索性给他一个一不做二不休。”
不悱不发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丰不俭指不奢不俭,多少合宜。
见“不丰不杀”。
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丰不杀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礼记·礼器》:“礼不同,不丰不杀。”
不法古不修今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商君书·开塞》:“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世。”
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不尴不尬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
宋·吴泳《赋半斋送张清分教嘉定》:“道如大路皆可遵,不尴不尬难为人。”《朱子语类》卷三四:“圣人全体极至,没那不间不界底事。”
不管不顾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梁晓声《泯灭》三(2):“她为什么将她那么痴情那么热烈那么不管不顾的爱给予这个孤傲而冷酷的翟子卿啊!……”
不干不净指不洁净,肮脏。也指因忌讳而感觉不洁净。也可形容语文不文明。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不干不净,也不知道毛病儿,买了来三日两日,又弄鬼掉猴的。”
不古不今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汉·扬雄《太玄经·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不瞽不聋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好阿公阿婆。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慎子》逸文:“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
不哼不哈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十三章一:“算啦,大家不哼不哈,就当没有这码事,回去吧!”
不慌不忙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
不猧不魀“猧”念wō;“魀”念gà。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同“不尴不尬”。
不揪不採指不理睬。
不揪不睬指不理睬。
《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金莲道:‘贼囚根子,他不揪不睬,也是你爹的婊子,许你骂他!’”
不揪不采指不理睬。
不今不古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汉·扬雄《太玄经·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不饥不寒不挨饿受冻。生活不愁温饱。
《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不间不界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同“不尴不尬”。
《朱子语类》卷三四:“圣人全体极至,没那不间不界底事。”
不即不离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唐·罽宾《圆觉经》卷上:“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相关的造句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造句1、你在他面前说那些话,实在是班门弄斧,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2、改革必须大刀阔斧,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韩愈
4、《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就出自韩的《原道》……***在讲话或作报告时,很爱援用韩愈的话来说明有关问题。
5、日本人好像不大有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不破不立的想法,所以很善于兼收并蓄,便显出一种二重性。
6、兄弟,听说过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八个字吗?
7、所谓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改革,意味着首先要知道问题在哪里。
8、天下的事就是这样,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9、“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是***看重文化改造的基本注脚。
10、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莫不,莫不,莫不造句1、神七顺利返航的消息传来,全中国人民莫不欢欣鼓舞,莫不激动万分,莫不奔走相告。
2、成长必然要经受挫折,个人成长莫不如是,种族繁衍莫不如是,国家强盛莫不如是.
3、这莫不是苍天开眼,莫不是先祖显灵,莫不是我向来与人为善,才让我喜得状元?
4、他说这话的意思,莫不是他已经知道了实情,莫不是有人先告诉了他,莫不是他在试探我?
5、莫不是你不懂事,莫不是你弟弟不争气,莫不是家境不好.爸妈怎么会累得病倒呢。
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7、天宫一号顺利返航的消息传来,全中国人民莫不欢欣鼓舞,莫不激动万分,莫不奔走相告。
8、神六顺利返航的消息传来,国人民莫不欢欣鼓舞,莫不激动万分,莫不奔走相告。
9、
10、
不卑不亢造句1、倒是方毅,不知是神经太大条还是底气够足,谈吐间神情自若不卑不亢,就像这个院长只是个平常的70多岁老爷子一样。
2、文光斗不卑不亢递上一支烟,他进来时就注意到这位大爷食指与中指间焦黄,这是常年抽烟的熏出来的结果。
3、所以海叔听起来说的不卑不亢,但是在明眼人听来,却已经是服了软,不过却能站的住道义的脚,再说了这里就他和唐振东两人,即使是服软,那也没外人看见不是。
4、在与别国维和警察交往时,不卑不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5、所谓安宁,就是在我追求自己所想要的生活的时候,能不卑不亢地一边失去,一边寻找。
6、可是他讲得娓娓动听,不卑不亢,那种年轻人所固有的幼稚的自私心理暴露无遗,终于使听众无力反驳了。
7、我们对待外宾应该不卑不亢,不能丧失国格、人格。
8、她定睛看了看我,我目不旁视不卑不亢。
9、刘枫的态度不卑不亢,让两个小女人很是诧异,这小子,如此不通世务,怕是将来的官路会磕磕绊绊吧?周彤陪着惠厅长先行进了包房,刘枫和韩璐在下面等待。
10、只见她挺着肚子略微跟在佟妃稍后的位置,不卑不亢的善若水就像菊,在繁花里她不自卑,在蔓草中也不自负,一声素雅的装扮既不争妍斗艳,也甘于寂寞。
不破不立造句1、所以,笔者以为,不破不立,唯有先打破三年制这个旧的以学科体系为本位的框架,才能创造出新的模式来。
2、所谓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改革,意味着首先要知道问题在哪里。
3、依此类推,如果政府通过教育,能够改变农民的素质和观念,不破不立,根据个人优势,进行社会分工,同时农民通过买卖土地,获得自己的发展资金,把所有国有资源盘活,我国内需将会有长足的发展!
4、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5、与其狗尾续貂,不如重头开始,正所谓不破不立,敬请期待《岐黄薪火2》问世。
6、思想先行,实践基础,法制建制从晚清产生两个章程的历史发展来看,最早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与否定,所谓不破不立,在批判的同时也在提倡改革传统教育,这在朝廷内外有诸多一致的声音。
7、新旧信任机制之间的关系更属转化而非不破不立。
8、在意识形态层面,我们采取的是不破不立的方针。
9、俗话说破而后立,不破不立,大破大立。
10、行政法治的一大功能,应当是不破不立,破除一部分既得利益的保障机制。
不文不武造句1、于是潜龙起蛰,鸣凤朝阳,濠州大陆,竟出了一位不文不武,亦文亦武的真人,拨乱致治,诞膺天命。
2、高原没想到,王伦把不文不武的自已给提升到杜宋二人之间,这显然是在把自已放于火架上烤炙。
3、他——一个穿越者——不文不武、不三不四、不伦不类,一无是处。
4、林冲为啥要对李真这样一个不文不武,无名小子而傻眼呢?原因无它,林冲看出来了,这个李真居然是个“异人”。
5、看他那不文不武的模样,谁知道他能干什么。
6、那人穿戴,不文不武,骑在马上,摇晃不定,明显不是军中将士。
7、
8、
9、
10、
菽粟造句1、“东城布帛菽粟,西城马牛柴炭,南城禽鱼花鸟,中城珠玉锦绣。
2、董浩菽粟,据说你被江南GPO内部消化了,真的假的,真的假的啊?
3、新中国诞生前夕,***就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地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
4、狗马禽兽当食者多,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稿。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的各项工作如同布帛菽粟之于人的生活,须臾不可离开。
6、历史证明,这个共同理想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最广泛的利益,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不可以须臾没有的。
7、社会组织即社会关系,也是与布帛菽粟一样,是人类依生产力产出的产物。
8、碑帖鉴赏大家秦公在《秦说碑帖》中指出,从宋朝开始的碑学和帖学风靡了近千年,文人若不明碑帖,如同农夫不辨菽粟,木匠不辨绳墨。
9、书家而不明碑帖,恰如农夫不辨菽粟,工匠不识斧凿。
10、晋计急,乃取军中杂钱举息与畿内百姓,每至田收之际,多令军人车牛散入村乡,收敛百姓所得菽粟将还军。
布帛菽粟造句1、“东城布帛菽粟,西城马牛柴炭,南城禽鱼花鸟,中城珠玉锦绣。
2、新中国诞生前夕,***就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地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
3、“四书五经,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贵富家不可无。
4、历史证明,这个共同理想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最广泛的利益,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不可以须臾没有的。
5、古者以布帛菽粟不可尺寸抄勺而均,乃为钱以通贸易。
6、为人之学者,父子夫妇昆弟之道,布帛菽粟之宜也。
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的各项工作如同布帛菽粟之于人的生活,须臾不可离开。
8、社会组织即社会关系,也是与布帛菽粟一样,是人类依生产力产出的产物。
9、对孩子的教育如同布帛菽粟一样,是一天也不可废弃的。
10、
啜菽饮水造句1、若嫁小民,布裙短衾,啜菽饮水,亦是良妇。
2、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只要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生活上即使啜菽饮水,也是高兴的。
3、君子忧道不忧贫,即使啜菽饮水,鹑衣百结,依然不改其乐。
4、悠长之趣,不得于醲酽,而得于啜菽饮水之余;惆怅之怀,不生于枯寂,而生于品竹调丝之后。
5、悠长之趣,不得于酽,而得于啜菽饮水;惆恨之怀,不生于桔寂,而生于品竹调丝。
6、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7、饮食欲望,一般说来容易满足,“啜菽饮水”,所费无几,即可果腹,所以人易处于快乐之中,李泽厚说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是乐感文化,是有理由的。
8、“啜菽饮水”、“衔环结草”、“投桃报李”、“一饭千金”等典故和成语,都在诠释着中华民族感恩文化的深刻内涵。
9、
10、
菽麦造句1、至于说小到做饭、烧菜,大到对话社交这些生活上的必备技能,顾薇表现出来的就更加呆笨鲁钝,不辩菽麦。
2、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
3、他虽然看上去文质彬彬,可到了这里简直就是不辨菽麦,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
4、维大宋政和七年,岁在丁酉,三月清明,徐昭、张霖、郑亿年、陈又汇四公子于中牟县射猎,因童子无知,顽皮放浪,不辩菽麦,未识耕牛。
5、他都这麼大了,却连基本做人道理都不懂,这和不辨菽麦有何不同?
6、他都这么大了,却连基本做人道理都不懂,这和不辨菽麦有何不同?
7、他刚到农村时还是个不辨菽麦的小伙子,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磨练,现在已是个精通农艺的专家了。
8、但是不辨菽麦,以海战失利为由,而认定这种战术必然是“错误”。
9、父亲说我是一个不辨菽麦的书呆子。
10、他刚到农村时还是个不辨菽麦的小伙子,经过这麼多年的学习磨练,现在已是个精通农艺的专家了。
冬麦造句1、由于目前各地墒情较好,利于冬麦返青拔节、苗期生长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但气温持续偏高可能对现地作物及春播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2、建议冬麦区要做好麦田保温工作,可使用有机肥、草木肥或粉碎秸秆进行覆盖,以减少麦苗的越冬死苗率。
3、五月,在这春天的季节,是一场雷鸣后大雨来临,南飞的大雁跋山涉水归家的日子;是杏花开遍山野“她在丛中笑”的烂漫季节;是冬麦扬穗农民挥汗荷锄,辛勤耕耘的好光景。
4、开春之际,利用拖拉机带着圆盘耙,破坏雪的表面,让他尽快的融化,使我们的冬麦能正常生长。
5、回家的路上,从妈妈的话中,我还明白了:“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有趣道理。
6、进入今年份,去年底开始受旱的冬麦区仍无有效降水,气温明显回升,耕地土壤失墒加剧。
7、北方冬麦区要加强麦田后期管理,做好“一喷三防”工作,墒情偏差地区要及时灌溉,促进小麦充分灌浆,提高籽粒重。
8、建立了品种的黄淮冬麦区选育品种的核心种质。
9、在关中地区,干旱的困扰一度制约了冬麦的推广和普及。
10、人的生命有如冬麦般脆弱,但是这些名字将永垂不朽。
裸麦造句1、纽伯尔教授说:“我们用新的去壳‘裸’麦喂养牲畜,裸麦脂肪含量高,牲畜食用后排放的废气会减少。
2、小麦、裸麦、燕麦属于?b类。
3、再,它是金枪鱼和裸麦面包。
4、白面包、黑面包、裸麦和麸皮面包,有这麽多种供你选择。
5、他们的土地盛产玉米和裸麦,他们用这些换回烈酒。
6、食物上桌,崔佛坐下来崔佛:这些酸味裸麦黑贝果实在太完美了。保罗:用来杂耍,是吧。
7、您可以选择用皮塔饼或百吉饼,或者多加用拉发饼制作三明治,裸麦多加。
8、软小面包、法国面包、葡萄面包、硬小面包、裸麦面包以及白面包。
9、巨大的裸麦面包,难以一口吞下。
10、有些小麦和裸麦大量分蘖。
麦德造句1、昨日上午,在麦德龙超市浐灞店,市民马大姐看到超市门口送花种的展台后,被正在盛开的几盆百日草、波斯菊、半支莲等吸引住了,不禁凑了上去一探究竟。
2、麦德莲橱柜,款式高雅,三大系列,供您选择。
3、在长沙的麦德龙超市的冷冻区专为爱涮锅子的消费者辟了专区,只销涮料,其中又以各种冰冻类调制肉丸为主。
4、武昌麦德龙超市经常有卖的,汉口循礼门大福源超市也偶尔有买的。
5、新华网的消息称,“民族解放军”游击队发言人加兰是当天在西北部麦德林市伊塔圭监狱与受哥政府委托的天主教会代表举行会晤后宣布了游击队的决定。
6、伴随着长期以来市场对麦德龙公司的肯定,我们有信心麦德龙现购自运会继续增强对中国的投资。
7、据路透社报道,曾担任“民族解放军”发言人的托雷斯在度过零月的监禁生活后,走出距首都波哥大以北里的麦德林市伊塔圭监狱。
8、麦德龙的“透明发票”拒绝了虚开发票的不良行为。
9、据哥伦比亚空军证实,这架飞机当天上午从西北部城市麦德林附近的里奥内格罗机场起飞,前往位于中西部托利马省的托莱迈达军事基地。
10、一位消息人士向英国的每日星报透露:"汤姆克鲁斯的嗓音很好,自从他饰演了壮志凌云中的麦德林后,就喜欢上了麦德林唱给爱人凯利麦吉利丝的那首当爱逝去。"。
麦秸造句1、黄河漂尸数日,多如麦秸,其惨状亘古未闻,震惊中外……驻军司令官小野,精通汉学,残暴恣睢,嗜血成性。
2、相同的实验工况下,玉米秸再燃取得的脱硝效果最好,麦秸、花生壳次之,杨木屑较差。
3、太阳还在老高的树头挂着,多数孩子就沉不住气了,扛个麦秸苫子,卷着个秫秸席子,拎几个小板凳,到银幕前往那一铺一摆,抢占好有利的位置。
4、麦秸画,民间工艺画类。
5、后来,我拿笸篮装上麦秸,把鸡蛋放进去,又撒了些六六粉,把母鸡也放进去,端回家里来。
6、他不善言谈,却很心秀,他用麦秸编成蝈蝈笼子,我和伶俐一人一个。
7、而一抓空气污染,则首先想到的是拿农民焚烧麦秸下手,罚起来刀刀见血。
8、麦秸压完后其厚度为米左右,最后用白灰抹顶,以保证不漏水为标准。
9、下午,该镇黄河滩区前辛庄村、贯台村约麦秸秆和未收割麦子着火。
10、为了防止被别人找出来,有人藏在了碌碡后面,有人藏在了茂密的树上,有人藏在麦秸垛的垛洞里,有的甚至还用麦秸盖在身上,但总能被别人发现。
麦垄造句1、这时正是麦黄时期,顺着麦垄望去,只要有一个尸体,就有一枝步。
2、为了更好的推广小麦垄作技术,设计了一种畦作沟灌的小麦起垄播种机,垄上种植四行小麦。
3、麦垄和豌豆田里套种洋葱,洋葱的分泌物可防黑粉病。
4、吕天直起身敲打了几下后背,一米七五的面条身板再次弯下,镰刀迅速挥动,麦垄又消失三四米。
5、这种机械的出现,使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农机推广一次完成,能给广大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6、绿油油的麦垄一行一行,非常整齐。
7、他把刚刚收割下来的麦子堆在麦垄上。
8、大力推广麦收后机械铁茬播种,扩大麦垄点种,抓住。
9、四条麦垄长一亩的地,一拔两垄,拔一个来回就是一亩。
10、
小牛教程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1011985号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