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贸什么之雠的成语

补 全贸首之雠
相 关 贸什么之雠 - 贸什么什么雠 - 什么首之雠 -

贸什么之雠的成语大全

贸首之雠形容仇恨极深,乃欲谋取对方的头颅才甘心。贸,通“牟”。

贸什么之雠的相关词语

贸贸【意思解释】①眼睛昏花的样子: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②昏庸糊涂:贸贸迂儒。③轻率冒失:别贸贸然指摘别人。
财贸【意思解释】1.财政﹑贸易的并称。
抱布贸丝【意思解释】1.以物易物。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
边贸【意思解释】边境贸易:近几年,这个地区的~发展很快。
北美自由贸易区【意思解释】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根据1992年12月签订、1994年1月1日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据1991年统计,该自由贸易区拥有人口36亿,国内生产总值达64万亿美元。该协定规定,在十五年内分三个阶段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
保护贸易【意思解释】“自由贸易”的对称。利用国家权力,制订高额关税以及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防止外国商品竞争,以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一直推行这种政策。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它幼弱的民族工业,也实行必要的保护贸易措施。
服务贸易【意思解释】指一国(或地区)向另一国(或地区)提供服务,或在一国内(或地区内)向他国(或地区)的消费者提供服务。提供的服务包括金融服务、电讯服务、空中运输服务以及经济、技术咨询等。
贩贸【意思解释】1.贩卖。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意思解释】解释对外贸易中常用术语的国际规则。目的是消除或减少因各国对术语的不同解释而引起的纠纷。国际商会于1936年制订,之后多次进行修订。
诡贸【意思解释】1.变易﹔不同。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意思解释】简称“关贸总协定”。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也是有约束力的最大国际贸易契约组织。1947年10月30日,由二十三个国家代表在日内瓦签订。此后协定内容多次修订,成员也不断扩大,至1994年4月达一百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该协定的宗旨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1994年在第八轮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
化贸【意思解释】1.变易。
贸易顺差【意思解释】“贸易逆差”的对称。一国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的差数。一般来说,一国对外贸易如长期有顺差,其外汇储备就愈多,对外支付能力就强,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
贸袭【意思解释】1.谓案情复杂而长期积压未了结。
贸儒【意思解释】1.迂儒;腐儒。
贸乱【意思解释】1.混乱。
贸费【意思解释】1.谓旅途费用。
贸售【意思解释】1.贩卖,出售。
贸贩【意思解释】1.贩卖。
贸财【意思解释】1.换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意思解释】1.见"差之毫牦,失之千里"。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意思解释】1.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牦﹐亦作"厘"。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意思解释】1.谓扬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后亦用为谦词﹐谓无才而居前。穅﹐亦写作"糠"。 2.用为出任地方官之谦词。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意思解释】1.见"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意思解释】1.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语本《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木边之目,田下之心【意思解释】1."相思"二字的隐语。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意思解释】1.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语本宋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意思解释】1.比喻众愚不如一贤。
顺之者兴,逆之者亡【意思解释】1.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意思解释】1.《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原指天道和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后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指依顺他的就能昌盛,违逆他的就遭灭亡。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意思解释】1.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解释】1.亦作"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2.谓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思解释】1.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东隅﹐日所出处;桑榆﹐落日所照处。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意思解释】1.在上的人喜欢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语本《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意思解释】1.说的人耐心恳切﹐而听的人则不以为意。形容徒费唇舌。语本《诗.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解释】1.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意思解释】1.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意思解释】1.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意思解释】1.《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通"盾")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用对方的言论﹑方法或缺点来反驳或攻击对方。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意思解释】1.见"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仇雠【意思解释】仇敌;仇家: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雠寃【意思解释】1.亦作"雠寃"。 2.仇人﹐冤家。 3.报仇雪恨。
雠寇【意思解释】1.犹仇敌。
雠讼【意思解释】1.争讼。
雠货【意思解释】1.亦作"雠货"。 2.检验成品。
雠国【意思解释】1.敌国。
雠勘【意思解释】1.亦作"雠勘"。 2.校勘。
雠书【意思解释】1.亦作"雠书"。 2.校书。
雠家【意思解释】1.亦作"雠家"。 2.仇人。
雠害【意思解释】1.因仇恨而伤害。
雠疾【意思解释】1.亦作"雠疾"。 2.仇恨﹐憎恨。
雠杀【意思解释】1.亦作"雠杀"。 2.因仇恨而彼此相杀。
雠克【意思解释】1.亦作"雠克"。 2.仇敌。
雠古【意思解释】1.傲视古代的人或物。
雠正【意思解释】1.亦作"雠正"。 2.校正。 3.唐代官名。掌校勘书籍。
雠刊【意思解释】1.亦作"雠刊"。 2.谓校对刊正文字。
雠仇【意思解释】1.亦作"雠仇"。 2.仇敌。
雠比【意思解释】1.校对。
雠人相见,分外眼明【意思解释】1.谓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雠衅【意思解释】1.怨仇﹐仇恨。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贸什么之雠的相关成语

贸首之雠形容仇恨极深,乃欲谋取对方的头颅才甘心。贸,通“牟”。
贸首之仇贸首:要得到对方的头颅。指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战国策·楚策二》:“甘茂与樗里疾,贸首之仇也。”
抱布贸丝布:古代一种货币;贸:买卖。带了钱,来买丝。借指和女子接近。亦指进行商品交易。
《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名贸实易贸:齐等;易:变易。指名称相似,实质不同。
《商君书·开塞》:“二者名贸实易,不可不察也。”
枕干之雠指不共戴天的仇恨。
枕干之雠指不共戴天的仇恨。
报雠雪恨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参见“报仇雪恨”。
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存得堂堂七尺身,也不敢望遂风云,报雠雪恨。”
公报私雠假借公事报私人的仇恨。同“公报私仇”。
疾恶若雠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汉·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若雠。”
疾恶如雠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明史·周顺昌传》:“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雠。”
嫉贪如雠对贪污如同对仇敌一样痛恨。
深雠大恨深而大的仇恨。同“深仇大恨”。
视为寇雠比喻极端仇视。
《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或奴才的任意使唤。
《史记·汲郑列传》:“使黯(汲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既来之,则安之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二八:“见之不取,思之千里。只道张协状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买本看。”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语出《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比喻众愚不如一贤。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竭:尽,完。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宋·苏轼《前赤壁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容膝之安,一肉之味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
《列女传·贤明》:“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晋·常璩《汉中士女志·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召:召唤。挥:摆手。手一召就来,手一摆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
老舍《老舍自传》第六章第五节:“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顺从;昌:昌盛;逆:违背;亡:灭亡。顺从他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违抗他的就叫你灭亡。形容剥削阶级的独裁统治。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顺之者兴,逆之者亡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同“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听之任之听、任:随,任凭;之:代词,代人或事物。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同“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杨(杨慎)以朱(朱熹)忌而毁之,岂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乎!”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中庸》“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宋·朱熹注:“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故己之所不欲,则勿以施至于人。”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
《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宋·陆游《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诗经·大雅·抑》:“诲而谆谆,听我藐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案牍之劳案牍:公文。办理公文的劳累。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岸谷之变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毛传:“言易位也。”郑玄笺:“易位者,君子居下小人处上之谓也。”
鞍马之劳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二回:“耳不闻兵戈之声,眼不见伐之事,身不受鞍马之劳,心不悬胜败之扰。”
暧昧之情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的私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
暗昧之事指见不得人的丑事。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十二回:“庞吉你乃堂堂国戚,如何行此小人暗昧之事。”
爱莫之助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安身之处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安身之地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安之若命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爱之欲其生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春秋·孔丘《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不败之地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孙子·军形》:“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八拜之交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宋·邵伯温《闻见后录》:“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

相关的造句

贸贸然造句1、我们鞋也不脱就贸贸然闯入别人的内心世界,翻箱倒柜地四处乱找,寻找对方不愿为人所知和已经遗忘的东西,一件件地质问,并且不停地重复,不停不停地重复。
2、老实说,你不该那样贸贸然地把文章印出来。
3、霍桑,断指问题还没有着落,你怎么贸贸然答应人家?
4、进去后,发现坐满了帅哥美女,但谁也不认识,也不敢贸贸然问“哪个是猪头柄?哪个是小妖女?”直到群主来对号入座后,才终于找到了个认识自己的人。
5、再说自己总不能就这样贸贸然地挨门挨户地闯进房间里去找吧!这要是万一是里面的人还在干着‘正事’,你就这样闯进去,非把他们吓得不举不可。
6、常看格蕾的人都知道,Callie是会忽然脱口而出“我爱你”的那种人,经常是贸贸然地。
7、乃参差不一、凹凸不齐,平时两马一车已难行驶,偶逢霪雨则平地顿成泽国,车马运于水中,贸贸然如瞽者夜行,无路径之可辨,因而倾覆伤损时有所闻。
8、
9、
10、
工贸造句1、海口湘琼工贸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标的约元。
2、日照市亨春国际工贸有限公司是集生产贸易与一体的综合企业。
3、我们同意与你们进行来料加工贸易。
4、龙昌焊接技术公司是中油龙昌集团的主干企业,生产不用人的劳力焊接设备等产物,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综合技术公司。
5、日清电子是象屿保税区内的一家外资加工贸易企业,主要从事闪光灯的生产和加工。
6、并在新民工贸区的基础上,伦教又先后扩建了“顺德国际木工机械商城”、“伦教木工机械工业园区”、“伦教展览馆”等。
7、廖晗,中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分析,中南财经法律大学学报,
8、系工贸结合、进出口结合的对外贸易国营企业,具有法人地位。
9、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属于加工贸易的范畴。
10、中午,记者再次来到齐安路财贸科工贸城路段,发现被本报曝光的违法建筑已被拆除,路旁堆积着废弃的建筑材料。
经贸造句1、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由于长期以西方经贸为主轴,如何有效地回应中国经济崛起的狂潮已成为政府的当前急务。
2、正如你所说的,两岸经贸关系这些年有很大的发展,这有利于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3、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迫切需要国际经贸新思维来应对时局变化。
4、外贸出口仍是整个对外经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5、安大略州投资贸易局是专业为企业联系商业信息,寻找产品和商业机会等,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官方经贸组织。
6、现代经贸发展越来越决定于环境容量。
7、在中美经贸合作快速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
8、副总统乔?拜登商讨经贸问题时,孙女纳奥米将有机会去游览中国城市,去四处走一走,甚至还可能买一些小饰品带回家。
9、贵公司六月十六日在国际经贸消息上刊登广告招聘一名会计,相信本人能填补此空缺。
10、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中英两国的经贸投资合作开创了更广阔的空间。
科贸造句1、上个月的那次科贸博览会上,成交了许多科学栽培技术项目。
2、宋作文将上述氧化铝购销差价中的人民币元汇入刘德成控制的北京金华实科贸有限公司账户。
3、房子在中关村科贸电子城楼后,距离科贸电子城五分钟的距离。
4、中关村科贸中心屋面采用虹吸式雨水排放系统,使用该系统具有雨水斗在屋面上布点灵活,雨水斗流量大,可减少雨水斗数量从而减少屋面结构开孔,管道走向可按需要设置,在经济上具有优势。
5、天津万豪科贸有限公司是集科工贸为一体,专业设计、生产隐形纱窗的企业。
6、丽家宝贝科贸有限公司、乐友网已经开始在做直投目录加网络直销的方式,加自有直营店的方式。
7、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科贸公司专家组成员之一,为其Q开关YAG激光的生产提供技术及临床咨询。
8、里长的科贸街上,目前已经形成了五老加四新的卖场竞争格局。
9、在北京市中关村科贸电子城门前,鲜花和挽辞吸引了路人的目光。
10、天津市中泰丰科贸有限公司,是集:金属材料的销售,网络应用技术的开发,实用软件的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
世贸造句1、参加世贸组织,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如国有单位将面临更大的挑衅。
2、还有更多的好消息:J。P。摩根公司和高盛集团将打算在世贸中心废墟附近建造新的公司总部。
3、要扎扎实实做好加入世贸组织的准备工作。
4、为了这一天,总统候选人将政治放在一遍,而把鲜花放在世贸中心所在地。
5、做出此次裁定之前几个月,世贸组织曾就知识产权问题做出过更细致的决定。
6、中国需要世贸组织,世贸组织也需要中国。
7、商务部发言人姚健星期二说中国将继续与世贸组织商讨此事。
8、将于本周四在日内瓦举行的世贸大会将开启批准中国入世程序。
9、铲土机列队清除世贸中心遗址废墟。
10、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业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
知之为知之造句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知之为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以自欺。荀子
3、科学家的态度,应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丝毫不能苟且。
4、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6、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不懂决不要装懂,但是必须由不懂变为懂。
8、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周恩来
9、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不了解的事,我们最好叁缄其口。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造句1、我们保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绝对服从指挥。
2、所以说,只有拥有的人才能对他或她的拥有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的人只能望洋兴叹暗自流口水。再比如有一部惊世骇俗的电影。秋微
3、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小心伺候着。
4、关于这一点我想简单地引用一下37Signals:“每个人都喜欢能帮助完成工作的简单工具,而且这种工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5、这些短毛,当我林文熙是什么人了,被人赶出门外,现在又请我过去,难道我就是让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奴才小厮吗?
6、有些女人被他拥有后,会心甘情愿做他的性伙伴,甘愿他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7、
8、
9、
10、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造句1、鸡肋一般,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况且弃之不去。
2、现在的《患难》对于小代来说有如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3、怎么办好呢?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4、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这些章节将不再对主题情节负责。
5、如此一来,古飞这一脉的修炼法诀上古炼体术,便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功法。
6、鬼子的主攻方向既然是永修,那么武宁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块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7、就是它了,反正其余的东西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大用,都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
8、
9、
10、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造句1、我又不是玩具,岂由你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2、对工作人员,不能采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态度。
3、旧时,主人对听差下人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任意驱使。
4、那条狗被训得十分驯服,真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也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5、她很方便,用过之后可以随手抛弃,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不占空间永远安静,她就是便利贴女孩。
6、金钱,美人,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名誉,官位,他视如粪土,弃如草芥。
7、连娘家人的环卫部门,亦可以对他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8、她是我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情人,我会让她快乐,让她沉迷,让她陷入我们的游戏之中不能自拔。
9、但林的爱情观被他在学生会的同事形容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10、作为一个医疗改革样本,当地政府对民间资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姿态,似乎不过是玩了一场“捉放曹”游戏,颇为耐人深思。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造句1、——我们可不是些沦落到人家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境地的小脚色!大公夫人身穿一袭黑衣,黑纱蒙面,端坐在当门的主位上。
2、悟通天地至理,以念力控灵气、磁力、重力,万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心随意动。
3、你对他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还要变相剥削人,人家很不舒服。
4、身后一天到晚的跟着无数的男生,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5、说句大话,只要这世上应有之物,我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6、那条狗被训得十分驯服,真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也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7、自出生至此,哪里有人会奚落自己,平日莫不是呼三喝四,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8、因为真气已经全部散入奇经八脉之中,任何人都觉察不到,而当你需要聚气之时,它又会突然出现,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运用自如。
9、
10、
寇雠造句1、两派各视对方为寇雠,誓不两立。
2、他认为,宣称“爱*弯”的民视及三立新闻台也该负很大的责任,因为以前党内改革派一出声就被这些“亲绿”电视台骂得半死,还被视如“寇雠”。
3、“有个通缉犯跑到国外,检察官跟他谈条件,回来奉如上宾,执政八年的‘总统’反被视为寇雠。
4、这个人,事明背明,降清叛清,就连本阶级视为寇雠的李自成,他也考虑过投降。
5、不但没有,还把这些事件视如威胁“政权”的寇雠,不是视而不见,就是认定只是少数个案。
6、有的甚至把普世性的现代性视若寇雠。
7、“没有证据”也出重拳,有则制止,无则预防,且罕有地以刑责警诫炒作者,足以证明视游资为寇雠的坚定立场。
8、今若许倭以数千万之巨款,部库既空,洋债又积,无论若何罗掘,要归竭百性之脂膏,饱寇雠之溪壑,一旦民穷财匮,盗贼乘之而起。
9、试想,一个如此视党*席如寇雠,视所属政党如无物的从政党员,如果继续被党提名,以后还需要党纪吗?这一票还投得下去吗?责任编辑:薛洋。
10、两方人马都是做秀的专家、布桩的高手,不断鼓吹意识形态令各自选民视对方为寇雠,造成你死我活的对立之势。
仇雠造句1、仇雠有善,不得不举;亲戚有恶,不得不诛。
2、行赏不遗仇雠,用戮不违亲戚。
3、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
4、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人头做酒杯,饮尽仇雠血。天下归元
5、李靖严于治军,赏罚分明,不避亲疏与仇雠,以惩恶劝善,激励将士。
6、且久据朝廷,捷给便佞,见忠于君者,犹仇雠然。
7、土崩鱼烂,贯盈恶稔,普天之下,莫匪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
8、无数象征噩运和不祥的乌鸦在天空盘旋,遮天蔽日;本来相安无事素不相识的人互相攻击如仇雠;高高在上的*贵,率兽食人。
9、若能弭兵互市,缔和结连,约为兄弟之国,不胜今日之为仇雠?李闯自成,我国之大寇,背祖违天,怙恶不悛。
10、而当地驿人则将此归罪于朝鲜使团的到来,以致“我国人所经之地,人皆怨苦,疾视若仇雠焉”。
雠敌造句1、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雠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
2、其时同乡刘氏与睢阳人李永为雠敌,典韦便为刘氏报怨。
3、1986年赶集网见哈雷慧星百度千百万武动乾坤当中,有几多黄希扬能够长寿到足以眼见寻秦记在二十巴黎拜金女世纪愿意雠敌回归呢?
4、其时官养卢龙,宠以金紫,奉以名州,养之已极,而不能怀我好音,举兵内伐,遂成雠敌也。
5、但琅起卒伍,于赐姓有鱼水之欢,中间微嫌,酿成大戾,琅于赐姓,剪为雠敌,情犹臣主。
6、
7、
8、
9、
10、
小牛教程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1011985号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