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蹈什么之志的成语

补 全蹈厉之志
相 关 蹈厉什么什么 - 蹈厉之什么 - 蹈什么之什么 - 蹈什么之志 - 蹈什么什么志 - 什么厉之志 - 什么厉之什么 -

蹈什么之志的成语大全

蹈厉之志蹈厉:踏地猛烈。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
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

蹈什么之志的相关词语

重蹈覆辙【意思解释】又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过去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不吸取教训,怎不重蹈覆辙|应力避重蹈覆辙。
辞金蹈海【意思解释】1.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后以"辞金蹈海"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
触蹈【意思解释】1.触犯践踏。
蹴蹈【意思解释】1.亦作"蹵蹈"。 2.践踏;蹂躏。 3.指压倒。
躇蹈【意思解释】1.踩踏。
重蹈覆辙【意思解释】1.语出《后汉书.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谓又走上翻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以往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跐蹈【意思解释】1.犹践踏。
乘虚蹈隙【意思解释】1.犹言切中窾窍。比喻叩击中节。
操蹈【意思解释】1.操行。
拜蹈【意思解释】1.拜舞。
抃蹈【意思解释】1.手舞足蹈。形容欢欣感激之状。
赴蹈汤火【意思解释】1.同"赴汤蹈火"。
赴蹈【意思解释】1.径直前行;勇往直前。 2.赴汤蹈火。谓献身。
奋发蹈厉【意思解释】1.见"奋发踔厉"。
犯蹈【意思解释】1.冲冒。
发扬蹈励【意思解释】1.见"发扬蹈厉"。
发奋蹈厉【意思解释】1.同"发扬蹈厉"。
发扬蹈厉【意思解释】1.亦作"发扬蹈励"。亦作"发扬踔厉"。 2.本指舞蹈时动作的威武。《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孔颖达疏:"言武乐之舞,发扬蹈厉象大公威武鹰扬之志也。"《史记.乐书》:"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张守节正义:"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隋书.音乐志下》:"发扬蹈厉,威而不残也。"后用以形容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赴火蹈刃【意思解释】1.犹言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
躬蹈矢石【意思解释】1.谓将帅亲临前线,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不怕牺牲自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意思解释】1.见"差之毫牦,失之千里"。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意思解释】1.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牦﹐亦作"厘"。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意思解释】1.谓扬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后亦用为谦词﹐谓无才而居前。穅﹐亦写作"糠"。 2.用为出任地方官之谦词。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意思解释】1.见"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意思解释】1.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语本《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木边之目,田下之心【意思解释】1."相思"二字的隐语。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意思解释】1.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语本宋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意思解释】1.比喻众愚不如一贤。
顺之者兴,逆之者亡【意思解释】1.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意思解释】1.《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原指天道和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后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指依顺他的就能昌盛,违逆他的就遭灭亡。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意思解释】1.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解释】1.亦作"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2.谓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思解释】1.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东隅﹐日所出处;桑榆﹐落日所照处。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意思解释】1.在上的人喜欢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语本《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意思解释】1.说的人耐心恳切﹐而听的人则不以为意。形容徒费唇舌。语本《诗.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解释】1.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意思解释】1.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意思解释】1.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意思解释】1.《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通"盾")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用对方的言论﹑方法或缺点来反驳或攻击对方。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意思解释】1.见"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诚志【意思解释】1.诚心。
词志【意思解释】1.言词和心志。
酬志【意思解释】1.亦作"酬志"。 2.实现志愿。
瘁志【意思解释】1.谓苦心劳神﹐一意于某事。
畜志【意思解释】1.立志。
材疏志大【意思解释】1.谓志向虽大而才能不足。有时用为谦词。
材剧志大【意思解释】1.才智多,志向大。
存志【意思解释】1.保全志向。 2.寄托志向。
寸志【意思解释】1.微小的心愿。
才志【意思解释】1.才能和志向。
承志【意思解释】1.迎合意旨。 2.继承大志。
踌躇满志【意思解释】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他手捧毕业证书,踌躇满志。
昌志【意思解释】1.犹壮志。
骋志【意思解释】1.展露心志。 2.指纵恣异志。 3.心志所向往,快意。
逞志【意思解释】1.快心,称愿;得逞。
驰志【意思解释】1.谓心志向往。
初志【意思解释】1.原来的志愿。
驰志伊吾【意思解释】1.《后汉书.臧宫传论》:"臧宫﹑马武之徒,抚鸣剑而抵掌,志驰于伊吾之北矣。"伊吾,今新疆哈密。后因以"驰志伊吾"表示向往在边塞建功立业。
传志【意思解释】1.亦作"传志"。 2.文体名。即传记。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或书籍。
侈志【意思解释】1.远大的志向,壮志。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蹈什么之志的相关成语

蹈厉之志蹈厉:踏地猛烈。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
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
重蹈覆辙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辞金蹈海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
乘虚蹈隙犹言切中窾窍。比喻叩击中节。
《老残游记》第十回:“黄龙举起磬击子来,在磬上铿铿锵锵的乱击,协律谐声,乘虚蹈隙。”
蹈常习故指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
蹈常袭故蹈:踩,引伸为遵循;常:常规,老规矩;袭:沿袭;故:老办法。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明·焦竑《焦氏笔乘·<尚书>叙录》:“学者蹈常袭故,漫不复有所寻者。”
蹈赴汤火比喻不避艰险。同“蹈汤赴火”。
唐·孙揆《灵应传》:“君子杀身以成仁,殉其毅烈,蹈赴汤火,旁雪不平,乃宝之志也。”
蹈锋饮血形容勇敢,不怕牺牲。
清·吴敏树《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公骤起乡闾,捐家室,誓徒旅,蹈锋饮血,其军最为雄健矣。”
蹈故习常指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同“蹈常习故”。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八回:“生死存亡,近在眉睫,岂可蹈故习常,依违容忍?”
蹈规循矩指遵守规矩。同“蹈矩循规”。
明·徐霖《绣襦记·伪儒乐聘》:“空穷读数行书,蹈规循矩没是非。”
蹈火赴汤比喻不避艰险。
李瑛《深夜里发生的故事》诗:“五里远的山路,真正似蹈火赴汤。”
蹈火探汤比喻不避艰险。同“蹈汤赴火”。
蹈其覆辙蹈:踩;覆:颠倒;辙:车迹,指道路。重走别人翻车的路。比喻不接受教训,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
蹈矩践墨指遵守规矩。同“蹈矩循规”。
明·唐顺之《与严介溪相公书》:“其如某最迂阔樗散,徒有蹈矩践墨之小节,本无经时理物之长才。”
蹈节死义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蹈机握杼脚踩布机,手握筘梭。比喻掌握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枢键。
汉·徐幹《中论·爵禄》:“位也者,立德之机也;势也者,行义之杼也。圣人蹈机握杼,织成天地之化,使万物顺焉。”
蹈矩循彟指遵守规矩。同“蹈矩循规”。
明·宋濂《佛慧圆明无边广照普利大禅师塔铭》:“七岁即就外傅,诸书经目辄成诵,出入蹈矩循彟,有若成人。”
蹈矩循规指遵守规矩。
明·沈受先《三元记·格天》:“积善存仁,蹈矩循规太古民。”
蹈厉奋发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奋:振作;发:激励。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五九回:“吾父老子弟,尤当蹈厉奋发,为民前躯。”
蹈刃不旋蹈:踩;刃:刀刃;旋:回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
《孙膑兵法·善者》:“故民见进而不见退,蹈白刃而不旋踵。”
蹈人旧辙辙:车迹,指道路。走别人走过的路。指因循旧说,无主见地人云亦云。
宋·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秉笔之士所用故实,,有淹贯所不究者,有蹈前人旧辙而不讨论所以来者,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
蹈仁履义遵循仁义之道。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论安老爷这个人蹈仁履义,折矩周规,不得不谓之醇儒。”
蹈汤赴火比喻不避艰险。
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且须散金帛,犒师旅,使闻鼓而蹈汤赴火,闻金而星布云合。”
抵瑕蹈隙隙:裂缝,间隙。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唐·柳宗元《答问》:“而仆乃蹇浅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
涤瑕蹈隙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蹈袭覆辙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宋史·米芾传》:“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轧辙。”
蹈袭前人蹈袭:因袭,沿用。因袭前人,缺乏创新。
《宋史·米芾传》:“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
复蹈前辙蹈:踏上;前辙: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踏上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
《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奋发蹈厉奋:振作;发:激励;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
赴汤蹈火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发扬蹈厉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
躬蹈矢石指将帅亲临前线,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不怕牺牲自己。
三国·魏·曹操《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卿在郡以来,擒奸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年征辄克。”
高蹈远举意为隐居避世。
宋·王琳《野客丛书·穆生邹阳》:“穆生高蹈远举,意盖有在,逆知异日必不能免,非知几畴克尔哉。”
高举远蹈举:起飞;蹈:踩上。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五柳先生上》:“唯其高举远蹈,不受世纷,而至于躬耕乞食,其忠义亦足见矣。”
践律蹈礼指遵循礼法。
《北齐书·文宣帝纪》:“以王践律蹈礼,轨物苍生。”
鲁连蹈海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死。后以之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
明·许时泉《武陵春》:“弃礼义而尚有功,鲁连蹈海;堕名城以杀豪杰,李耳出关。”
履仁蹈义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履汤蹈火身入汤火。比喻处苦难之境。
履险蹈危指经历危险。
履盈蹈满指荣显至极。
如蹈汤火蹈:踩;汤:滚水。如同在滚水、烈火中行走一样。比喻处境艰险。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命入朝廷,如赴汤火。”
如蹈水火比喻处境艰难。
拾陈蹈故因袭陈词滥调。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三》:“观其妙趣天得,自成一家,不肯拾陈蹈故。”
手舞足蹈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探汤蹈火犹言赴汤蹈火。比喻不怕任何艰险。
袭故蹈常袭:沿袭;故:老办法;蹈:踩,引伸为遵循;常:常规,老规矩。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袭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
循规蹈矩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择地而蹈选择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谨慎。
《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
足蹈手舞犹言手舞足蹈。形容喜悦到极点时的样子。
唐·陆贽《圣人苑中射落飞雁赋》:“闻之者足蹈手舞,睹之者目骇心惕。”
择地而蹈选择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谨慎。
《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
足蹈手舞犹言手舞足蹈。形容喜悦到极点时的样子。
唐·陆贽《圣人苑中射落飞雁赋》:“闻之者足蹈手舞,睹之者目骇心惕。”
不拔之志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东山之志指隐居的念头。
《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风云之志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志向。
北周·庚信《周兖州剌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始游庠塾,不无儒者之荣;或见兵书,遂有风云之志。”
鸿鹄之志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箕山之志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
凌霄之志凌霄: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晋书·慕容垂载记》:“遇风尘之会,必有凌霄之志。”
凌云之志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汉书·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凌)云之志。”
千里之志指远大的志向。
寝丘之志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相关的造句

蹈海造句1、马踏湖景区举办了马踏湖第三届端午节暨纪念鲁仲连蹈海年系列活动,祭祀鲁仲连、龙舟表演赛、鱼鹰捕鱼等文化旅游活动精彩纷呈。
2、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尊敬的领导:您好!
3、大概在五年前,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不知从何处来了一条恶蛟进驻镇子边的白龙河,自号蹈海大王。
4、惊才绝艳者不计其数,据说武者练到最后可搬山蹈海,有莫大威能。
5、***书震天下,拔山蹈海无所不能,飞天遁地无所不往。
6、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7、挥手间移山蹈海又岂是我等能够窥探的。
8、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9、*弯人“鲁连蹈海,义不帝秦”的抗争,犹自让人气血奔涌,感慨民族大义之永存。
10、朱之瑜鉴于复明无望,又誓死不剃发,“乃次蹈海全节之志”,学鲁仲连不帝秦,再次凄沧渡日,永不回故国。
重蹈造句1、忘记过去意味着重蹈覆辙。蔡骏
2、如果得不到帮助,很多获得释放的囚犯就会重蹈复辙。
3、泡沫经济的殷鉴不远,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以免重蹈覆辙。
4、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悔恨自己的错误,而且力求不再重蹈覆辙,这才是真正的悔悟。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海明威
5、失败后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6、刚刚才有一个局长因为情报丑闻辞职,柯蒂斯可不希望自己重蹈覆辙,仅仅是在上任几个月之后就灰溜溜的辞职了。
7、纪念屠杀的屈辱,不要让后人重蹈覆辙;纪念战争的灾难,希望和平鸽能永远在天空翱翔;纪念贫弱时的悲惨,激励我们要奋发图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心间。
8、布什会重蹈尼克松与克林顿的覆辙,跌入丑闻泥潭拔不出脚吗?黑色档案是什么让他们深陷泥潭。
9、不要重蹈许多人艰难困苦时能风雨与共,事业有成后却劳燕分飞的覆辙,盼望她早日和父母子女一起来深圳,两口子携起手来创业兴家,一家人过甜甜美美的日子。
10、好!这一次吾便要让他们用有强大的实力,不能让他们再次重蹈覆辙!
蹈厉奋发造句1、我武惟扬,愿诸君蹈厉奋发,无分南拳北腿,强者既来须露颖。
2、湖南绅士等蹈厉奋发,提倡桑梓,志士渐集于湘楚。
3、湖南在台湘籍人士及后裔多,据不完全统计有60万人左右,他们秉承湖湘文化之风骨,精诚团结,蹈厉奋发,成就斐然。
4、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志士仁人蹈厉奋发、艰苦求索,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卓绝的尝试和可歌可泣的斗争。
5、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人民子弟兵将牢记重托,不辱使命,枕戈待旦,精武强能,为实现强军梦跃马扬鞭、蹈厉奋发。
6、
7、
8、
9、
10、
赴火蹈刃造句1、而且,他们“赴火蹈刃”,“摩顶放踵”,“以自苦为极”,有着殉道者般的自我牺牲精神。
2、这些都是志愿者,为助阁下试炼,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3、墨家甘愿入魏,帮助魏国消灭秦国,为了天下苍生,墨家弟子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4、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5、巨子一声令下,墨者“赴火蹈刃,死不还踵”。
6、“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为之所死也。
7、侠人义士们救危扶困,济人不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知恩必报,赴火蹈刃;受人之托,一诺千金。
8、他的小团体纪律严明,徒弟对待大帮主的指令,可以做得到“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9、垒阵之次,车骑之处,勒兵之势,军之法令,赏罚之数,使士赴火蹈刃,陷陈取将,死不旋踵者,多异于今日之将者也。
10、
高蹈造句1、并指出其发展轨迹是从灵魂救赎到欲望高蹈的过程。
2、他认为渔父是江湖上的高蹈之士,以全身远害为道。
3、他突破了西班牙殖民时期的诗风,成功地将法国高蹈派和象征主义糅进拉美诗歌,其作品为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所推崇。
4、不是神化,是摄神,非如此不能状貌齐白石的昂然竦立,高蹈出尘。
5、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6、他是绅士形象,可拳法却开放活泼,练的是高蹈派轻功,被说成墙头草爱摇摆。
7、如今,一个歌手也没有必要硬要求自己成为高蹈派,但是却总有人口头上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在艺术的道路上要不懈努力。
8、其艺术风格,或潜气内转,或纵横捭阖,或悲慨淋漓,或超尘高蹈,从而使滇词具备了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相当的文化品位。
9、再有任何时候都不愿混入潮流的所谓高蹈派,也严守沉默不失故度,如志贺直哉、谷崎润一郎等。
10、与之对应,似乎可以这样讲,图书馆建筑可以富丽堂皇,精神气质却不能过于高蹈远引、远离公众。
知之为知之造句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知之为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以自欺。荀子
3、科学家的态度,应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丝毫不能苟且。
4、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6、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不懂决不要装懂,但是必须由不懂变为懂。
8、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周恩来
9、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不了解的事,我们最好叁缄其口。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造句1、我们保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绝对服从指挥。
2、所以说,只有拥有的人才能对他或她的拥有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的人只能望洋兴叹暗自流口水。再比如有一部惊世骇俗的电影。秋微
3、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小心伺候着。
4、关于这一点我想简单地引用一下37Signals:“每个人都喜欢能帮助完成工作的简单工具,而且这种工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5、这些短毛,当我林文熙是什么人了,被人赶出门外,现在又请我过去,难道我就是让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奴才小厮吗?
6、有些女人被他拥有后,会心甘情愿做他的性伙伴,甘愿他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7、
8、
9、
10、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造句1、鸡肋一般,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况且弃之不去。
2、现在的《患难》对于小代来说有如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3、怎么办好呢?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4、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这些章节将不再对主题情节负责。
5、如此一来,古飞这一脉的修炼法诀上古炼体术,便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功法。
6、鬼子的主攻方向既然是永修,那么武宁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块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7、就是它了,反正其余的东西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大用,都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
8、
9、
10、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造句1、我又不是玩具,岂由你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2、对工作人员,不能采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态度。
3、旧时,主人对听差下人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任意驱使。
4、那条狗被训得十分驯服,真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也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5、她很方便,用过之后可以随手抛弃,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不占空间永远安静,她就是便利贴女孩。
6、金钱,美人,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名誉,官位,他视如粪土,弃如草芥。
7、连娘家人的环卫部门,亦可以对他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8、她是我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情人,我会让她快乐,让她沉迷,让她陷入我们的游戏之中不能自拔。
9、但林的爱情观被他在学生会的同事形容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10、作为一个医疗改革样本,当地政府对民间资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姿态,似乎不过是玩了一场“捉放曹”游戏,颇为耐人深思。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造句1、——我们可不是些沦落到人家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境地的小脚色!大公夫人身穿一袭黑衣,黑纱蒙面,端坐在当门的主位上。
2、悟通天地至理,以念力控灵气、磁力、重力,万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心随意动。
3、你对他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还要变相剥削人,人家很不舒服。
4、身后一天到晚的跟着无数的男生,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5、说句大话,只要这世上应有之物,我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6、那条狗被训得十分驯服,真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也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7、自出生至此,哪里有人会奚落自己,平日莫不是呼三喝四,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8、因为真气已经全部散入奇经八脉之中,任何人都觉察不到,而当你需要聚气之时,它又会突然出现,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运用自如。
9、
10、
得志造句1、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可俗话又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无论怎样,我只祝你早日得志,事业柳暗花明,蒸蒸日上!
2、尽管他声如洪钟、体态笔直,却也不能掩饰住那郁郁而不得志的心情。
3、少年得志,这正是人生的不幸。从内部来说,它会使他恃才自傲并阻碍他的成材;从外部来说,不信纸干什么事都会引起众人的妒忌。佐藤春夫
4、本来已经准备暂时收兵的兽人也看出了要塞的漏洞,原本心有余悸的比蒙一下子又变得志高气扬起来。
5、晚,由团长杨得志、政委黎林率领的红一团,经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
6、从士兵成长为总参谋长,杨得志组织指挥了强渡大渡河、清风店战役、上甘岭战役等著名战役战斗,是智勇双全、威震中外的一代名将。
7、你这混沌浊物,当年奴颜婢膝之徒,却是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8、赵普奉朝请者累年,卢多逊益毁之,谓普初无立上意,普郁郁不得志。
9、少年得志的噶尔丹拿下了准噶尔盆地之后,为了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竟然在同胞骨肉之间,你争我夺,杀气腾腾地举起了刀枪剑戟,开始进行疯狂的杀戮与掠夺。
10、于是,带着这种莫须有的异能,我在大学、职场、商海里颠沛流离扮猪吃虎小人得志,在美人堆里左右逢源放浪形骸。
扶志造句1、主要内容为“三扶三关心”,即扶志、扶智、扶资,做到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贫困家庭必要的、力所能及的关心。
2、办主任王美娟表示,扶贫的关键不是送钱送物,而是传播新观念、新技术,扶贫先扶志,治穷要治愚。
3、员,前住光明街道帮助部分低保家庭解决临时困难,对“一帮一”结对帮扶对象扶贫扶志,帮助帮扶对象转变就业观念,树立信心,依靠自身努力改善生活状况。
4、生活扶困、身体扶康、精神扶志、智力扶学、就业扶技。
5、“扶贫先要扶志”,“把经济建设当作最大的政治”。
6、二是在精神上扶志,树立其生活信心,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7、扶贫帮困在东湖辖区已经成为了一种工作常态,概括起来是生活上扶贫、精神上扶志、经济上扶业、心理上解惑、教育上助学。
8、黄云财的事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在很多时候,扶志比扶贫更重要。
9、钟奎欲伸手扶志庆一把,被对方摆手拒绝。[小学生网]
10、据悉,繁峙和代县均为国家体育总局的对口扶贫县,自以来,国家体育总局不间断派遣批扶贫队员来到两县,扶贫、扶志的接力棒一任一任传递。
洪志造句1、早期弟子多人证明,李洪志在“传功”初期,是以祛病健身为幌子,靠“治病”吸引信徒。
2、自认为是在崇尚***,却被李洪志骗上了一条不真、不善、不忍的邪路,给家庭、给社会,也给自己造成了深深的伤害。
3、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反对李洪志的荒谬论调。
4、它是一个以神化李洪志为中心的新神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极具盲目性、狂热性和相当能量的非法组织。
5、虽然死亡枕藉,但这次打击对全美的邪教都产生巨大的威慑作用,李洪志、文鲜明等邪教教首在美国都要老老实实,不敢乱说乱动。
6、李洪志在军马场、森警宣传队期间的领导及同宿舍战友也都说,李洪志就是一名普通的文艺兵,性格内向、自负。
7、爸,他还在,现在在*弯,已经退养晚年,我陪同的洪志春就是洪三豹的儿子。
8、石晓岩说,“一个‘功友’告诉我普兰店市有一个姓金的老太太,‘和李洪志是天上的元配夫妻’,有治病救人的‘法力’”。
9、李洪志的“***”纯粹是异端邪说。
10、陈星桥说,正因如此,李洪志极力回避自己在搞“宗教”,不得不打出气功的招牌。
满志造句1、这些禁军将士很多都听说过文诚的武力了,但是没有亲眼见过,都很期待,于是踌躇满志,骑上马快速朝凉州进发。
2、踌躇满志的林逍自然是不会发觉到,就在他将乌玉玦再次贴身带好的时候,乌光从玉玦上一闪而逝。
3、于是,野田佳彦如同注射了疯药,踌躇满志,暗中高兴地果断把钓鱼岛“收归国有”,殊不知自民党要的就是民主党的这个行动。
4、木宁收起图纸,顿时踌躇满志的说道:“走,咱们去找猛玛大叔!”。
5、这么想着的时候车灯又亮了起来,司机敏捷地跳上驾驶座,踌躇满志地重新发动起公交车。开出隧道那会儿,竺晶晶已经习惯昏暗光线的眼睛突然被日光狠狠刺了一下,条件反射地猛一低头,一滴眼泪却猝不及防地掉了下来,缓慢渗透进层层叠叠的绷带。玻璃洋葱
6、在刚刚统百废待兴之际,赢政为什么对改变自己的称谓如此急切呢?公元前的一天,赢政踌躇满志地坐在秦国都城咸阳的大殿里,得意洋洋。
7、看他踌躇满志的样子,得了个“双百”就骄傲了。
8、梦想之路的地平线,踌躇满志,雄姿英发。
9、那天当我登山走完了全程,年轻时候那种踌躇满志的感觉,好像又回到了心中。
10、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完念俱灰;令一是踌躇满志。如果我们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利享受幸福,这正如没有创造财富无权享受财富一样。
墓志造句1、刘文典自长子去世后,染上**烟瘾,在西南联大中,他是唯一有此恶嗜者,此时经济困难,不仅答应去讲学,还为张孟希撰写了墓志铭。
2、“巨阀鸿勋,长源远系,冠冕交袭,公侯相继……”所以,上官婉儿的墓志铭很符合书写要求。
3、安阳地区出土的间伯异墓志,以珍贵的民族历史文物透露出北朝晚期拓跋王朝与柔然民族结缘通好、相互孽乳的历史动态。
4、吴阿衡墓志铭篆盖首席记者姚伟文图引子今年中旬,一个春雨淅沥的日子,我们前往方城,拜谒明朝兵部右侍郎、蓟辽总督吴阿衡墓。
5、无论我将活着为你写墓志铭。
6、墓志是置于墓中的石刻,志文以其内容而分为两部分。
7、但中国有着深厚的哀祭文化,从诔文、哀辞到祭文,甚至碑、形状、墓志,都可以用来哀祭逝者。
8、他的依据是,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里的无数次考古发掘中,都发现了西汉时的“墓志”,即“告地状”。
9、徐乾学撰《墓志铭》、《神道碑文》,韩菼撰《神道碑铭》,顾贞观撰《行状》,姜宸英撰《墓表》。
10、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上官婉儿墓志透露出她的墓是太平公主出资修建的。
小牛教程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1011985号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