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弥什么之际的成语

补 全弥留之际
相 关 弥留什么什么 - 弥留之什么 - 弥什么之什么 - 弥什么之际 - 弥什么什么际 - 什么留之际 - 什么留之什么 -

弥什么之际的成语大全

弥留之际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重将死;际:时候。病危将死的时候。
《尚书·顾命》:“病日臻,既弥留。”

弥什么之际的相关词语

弥弥【意思解释】1.犹稍稍;逐渐。 2.连续。 3.满溢貌。 4.有光泽貌。
笑弥弥【意思解释】1.犹言笑眯眯。
疮痍弥目【意思解释】1.见"疮痍满目"。
阿弥陀佛【意思解释】佛教指西方极乐世界中最大的佛,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信佛的人用做口头诵念的佛号,表示祈祷或感谢神灵等意思。[梵Amitbha]
阿弥陀【意思解释】1.见"阿弥陀佛"。
阿弥巴【意思解释】1.变形虫。
阿弥【意思解释】1.见"阿弥陀佛"。
阿耳忒弥斯【意思解释】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掌管狩猎,照顾妇女分娩,保护反抗和蔑视爱神的青年男女。曾与孪生弟弟阿波罗一起,杀死迫害其母的巨蟒皮同和羞辱其母的尼俄柏及其子女。
封弥【意思解释】1.科举时代﹐为防止考试舞弊﹐将试卷中的姓名﹑籍贯等用纸糊封﹐编号并加钤印﹐称为"封弥"。此法始于唐武后时﹐至宋景德祥符间已成定制﹐沿用到清末科举废除之时。
霏弥【意思解释】1.飘溢。
芥子须弥【意思解释】1.《维摩经.不可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后因以"芥子须弥"喻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
浩弥【意思解释】1.广大弥漫。
弥日【意思解释】1.终日。
弥漫【意思解释】①充满;到处都是:烟雾弥漫|黄沙弥漫的山野。②漫远:路途弥漫。
弥望【意思解释】满目:春色弥望|弥望萧然。
弥亘【意思解释】1.犹绵延。
弥久【意思解释】1.长久;愈久。
弥辔【意思解释】1.按辔徐行。弥,通"弭"。
弥邈【意思解释】1.犹辽远。
弥节【意思解释】1.驻节。古指官员巡视途中停留。节,官员出行时所用的旌节。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意思解释】1.见"差之毫牦,失之千里"。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意思解释】1.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牦﹐亦作"厘"。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意思解释】1.谓扬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后亦用为谦词﹐谓无才而居前。穅﹐亦写作"糠"。 2.用为出任地方官之谦词。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意思解释】1.见"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意思解释】1.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语本《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木边之目,田下之心【意思解释】1."相思"二字的隐语。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意思解释】1.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语本宋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意思解释】1.比喻众愚不如一贤。
顺之者兴,逆之者亡【意思解释】1.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意思解释】1.《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原指天道和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后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指依顺他的就能昌盛,违逆他的就遭灭亡。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意思解释】1.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解释】1.亦作"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2.谓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思解释】1.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东隅﹐日所出处;桑榆﹐落日所照处。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意思解释】1.在上的人喜欢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语本《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意思解释】1.说的人耐心恳切﹐而听的人则不以为意。形容徒费唇舌。语本《诗.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解释】1.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意思解释】1.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意思解释】1.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意思解释】1.《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通"盾")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用对方的言论﹑方法或缺点来反驳或攻击对方。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意思解释】1.见"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此际【意思解释】1.此时,这时候。
盛际【意思解释】1.犹盛时;盛世。
村际【意思解释】1.村内。
成天际【意思解释】1.一天到晩。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意思解释】德育内容之一。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培养受教育者热爱祖国的观点、情感和维护祖国尊严的意志。国际主义教育主要培养受教育者坚持和维护同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及一切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组织和人士的团结,支持和援助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斗争。
比际【意思解释】1.犹此时,这时。
柏林国际电影节【意思解释】1951年联邦德国创设。每年举行一次。设金熊奖和银熊奖,前者授予最佳故事片、科教片等,后者授予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等。是世界上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八际【意思解释】1.八方边远之地。
百际【意思解释】1.犹百端。极言思绪多。
不着边际【意思解释】1.谓挨不上边,无着落。 2.形容不实在,空泛或离题太远。
北际【意思解释】1.北部边疆。
边际人【意思解释】有广狭两义。广义指未充分参与任何社会群体的个人。狭义指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模式的群体、其行为被不同群体所同化的人。
边际【意思解释】边缘;界限(多指地区或空间):一片绿油油的庄稼,望不到~ㄧ汪洋大海,漫无~。
缝际【意思解释】1.缝合之处;缝隙之处。
风云际会【意思解释】1.指君臣遇合。
发际【意思解释】1.头部皮肤生长头发的边缘部分。
国际互联网【意思解释】见“因特网”。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意思解释】中学生的一种国际数学竞赛。1956年由罗马尼亚的罗曼教授发起。第一届竞赛于1959年在罗马尼亚布拉索举行,以后每年举行一次(仅1980年中断)。该赛分两场笔试,每场四个半小时,分别安排在两天举行。中国自1986年第二十七届起正式组队参赛,曾多次获得团体冠军。
国际储备【意思解释】又称“官方储备”或“黄金外汇储备”。由一国中央银行持有的黄金和外汇构成,作为本国货币的后盾和用以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其中外汇储备主要包括可兑换的硬通货,还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成员国的特别提款权等。
国际准则【意思解释】在国际交往中,被大多数国家承认并遵守的行为规范。如联合国宪章、许多国际公约中规定的准则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弥什么之际的相关成语

弥留之际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重将死;际:时候。病危将死的时候。
《尚书·顾命》:“病日臻,既弥留。”
仰之弥高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未由也已。’”
仓卒之际仓卒:仓促,匆忙。匆忙之间。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文士传》:“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在仓卒之际,强弱未分。”
天人之际天:自然规律;人:人事;际:际遇。自然和人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阿弥陀佛佛教语,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颂的佛号,表示祈祷祝福或感谢神灵的意思。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张寿友曰:‘阿弥陀佛,这个是谁?’卜儿云:‘这便是媳妇儿。’”
大渐弥留大渐:病危;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指病重将死。表示病危将死。
《尚书·顾命》:“疾大渐,惟几,病日臻,既弥留。”南朝·梁·萧统《文选·王俭〈诸渊碑文〉》:“景命不永,大渐弥留。”
匡救弥缝指纠正错误,弥补过失。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
旷日弥久旷:耽搁荒废。指时间拖得很久。
《战国策·赵策三》:“太子丹曰:‘太傅这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历久弥坚弥:越,更加。经历时间越长久,越显得坚定不移。
弥缝其阙弥缝:补救;阙:过错。补救行事的过失。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
弥日累夜连日连夜,夜以继日。
弥山亘野指满山遍野。
弥天大谎弥天:满天。形容天大的谎话。
冯德英《迎春花》第十四章:“‘谁撒这个弥天大谎啊,’胖老婆道:‘那可丧尽天良啊!’”
弥天大祸弥:满。天大的灾祸。
元·无名氏《盆儿鬼》:“这都是你不合自揽着这场弥天大祸。”
弥天大罪形容极大的罪恶。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纵有那弥天罪,也难赎。”
须弥芥子意思是偌大一个须弥山塞进一粒小小的菜籽之中刚刚合适。形容佛法无边,神通广大。也形容诗文波诡变幻,才思出众。
《维摩经不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欲盖弥彰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不落边际指挨不上边,无着落。
张天翼《夏夜梦》二:“星星给搅得不安似地霎着眼,闪着白里带青的亮光,逗得人会不落边际地想开去,想到天上,想到这人世。”
不切实际指不符合实际。
不着边际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九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一遭。”
风云际会风云:比喻难得的机会;际会: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
《周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万物睹。”汉·王充《论衡·偶会》:“良辅超拔于际会。”
际地蟠天形容遍及天地间。
《庄子·刻意》:“上际于天,下蟠于地。”
际会风云遭逢到好的际遇。
极天际地形容十分高大。
《礼记·乐记》:“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
际遇风云遭逢到好的际遇。同“际会风云”。
无边无际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清·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无际可寻找不出缺漏之处。
漫无边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
茫无边际辽阔浩渺而无边际。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在矿井里》:“钱花光了,没钱买火车票,父亲急得在湖岸上来回转圈,望着茫无边际的湖水发愁。”
茫无涯际辽阔浩渺而无边际。亦作“茫无边际”。
瞿秋白《〈饿乡纪程〉跋》:“如今幸而见着心海中的灯塔,虽然只赤光一线,依微隐约,总算能勉强辨得出茫无涯际的前程。”
响彻云际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同“响彻云霄”。
一望无际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一望无际,似有千里之遥。”
遭逢际会犹言逢遇时机。
《周书·文帝纪上》:“侯莫陈悦本实庸才,遭逢际会,遂叨任委。”
遭际不偶指不遇合时机。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原来他因为自己辛苦一生,遭际不偶,此番回家,早打了个再不出山的主意。”
遭际时会犹言逢遇时机。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厥后遭际时会,擢授京尹。”
遭遇际会犹言逢遇时机。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际会,幸承先王馀业,恩未被四海,泽未及天下,虽倾仓竭府以振魏国百姓,犹寒者未尽暖,饥者未尽饱。”
遭逢际会犹言逢遇时机。
《周书·文帝纪上》:“侯莫陈悦本实庸才,遭逢际会,遂叨任委。”
遭际不偶指不遇合时机。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原来他因为自己辛苦一生,遭际不偶,此番回家,早打了个再不出山的主意。”
遭际时会犹言逢遇时机。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厥后遭际时会,擢授京尹。”
遭遇际会犹言逢遇时机。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际会,幸承先王馀业,恩未被四海,泽未及天下,虽倾仓竭府以振魏国百姓,犹寒者未尽暖,饥者未尽饱。”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或奴才的任意使唤。
《史记·汲郑列传》:“使黯(汲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既来之,则安之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二八:“见之不取,思之千里。只道张协状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买本看。”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语出《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比喻众愚不如一贤。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竭:尽,完。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宋·苏轼《前赤壁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容膝之安,一肉之味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
《列女传·贤明》:“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晋·常璩《汉中士女志·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召:召唤。挥:摆手。手一召就来,手一摆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
老舍《老舍自传》第六章第五节:“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相关的造句

弥封造句1、考试结束后,工作人员正在弥封试卷。
2、备注:硕士班,博士班:弥封之推荐信二封。
3、考毕交卷之后,首页由弥封官折叠成筒,密封后加盖关防。
4、考生的试卷经弥封、誊录、对读后,形成朱卷,考官对朱卷进行评阅。
5、当日三教签押封神榜,你也在碧游宫,晓得弥封无影、死后见明。
6、只要到银行外的自动提款机把弥封拆开然后输入密码。
7、博士班:弥封之推荐信二封。
8、
9、
10、
弥蒙造句1、我喜欢慢跑于晨曦之中,艾娃还在梦中,市井弥蒙。
2、瀑布之百丈崖顶倾泻而下,水汽弥蒙,声响悦耳,虽不壮阔,却十分灵秀。
3、此时那尘埃俨然已经摆脱地心引力的拘束,在永恒的扰动之中愈演愈烈,在他弥蒙的耳边,回响起那年苏雪的话语。
4、深渊对面,便是临渊派主峰所在,主峰之上烟雾缭绕,弥蒙的坐落在远处,以王元的凡人之躯是看不清那边的景象,可其中传出的阵阵吼叫之声,令王元头皮发麻。
5、骷髅道士望着逐渐消散的阴气,元婴小手一指,顿时骷髅大殿上面凝聚的阴气漩涡砰地一声碎裂消散,没有了束缚的阴气弥蒙散乱顿时将骷髅大殿全部掩盖。
6、姬君煌瞧见,那是一道神光冲破弥蒙虚空,接着凭空出现在天穹间,定眼凝神望去,竟是一位不怒自威,神目璀璨,头戴束发金冠,身披着紫色流云蟒袍的中年男人。
7、挣扎地睁开眸子,顾浅用那双弥蒙的双眼,缓缓环视着一周。
8、登高远望,一片烟雾弥蒙。朦胧中的房屋,仿佛成了一块块积木垒起的童话城;树也雾蒙蒙的,绿的色彩隐隐暗淡。风热烈地摇撼着树的枝条,树欢快地挥舞起双臂和风一起舞蹈!
9、今天下了大雾,眼前一片弥蒙。
10、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弥满造句1、弥满天宇的光明,在草尖的露珠上探求极限。
2、当我步入被四墙围绕的花园,我看到里面弥满着闪烁的光线,一缕原始的、自然的、我从未察觉过的、诡秘的光线。
3、庐山之胜,始闻天下,而山亦遂为释子所有,迄于今梵宫禅字,弥满山谷,望东林皆鼻祖也。
4、拔净一片荒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弥满幽幽愁绪淡淡哀愁!清明节学会珍惜。
5、长此不悟,纵令势弥满,人莫予毒,亦乃与满州章贵等夷。
6、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7、
8、
9、
10、
沙弥造句1、小众班制本科,课程学佛行仪、二课合解、威仪门、沙弥尼律仪要略、式叉尼戒、佛遗教经、中国佛教史、净心诫观法、天台宗入门、梵呗。
2、所以,大林寺的和尚每天早课、晚课、过堂时,都会有专门司钟的沙弥负责撞钟三刻百响。
3、等到进入少林寺后,慕容复三人就随着另一个小沙弥向方丈禅室行去。
4、大明开国初始,他并未就此安享太平,还在风沙弥漫的北方扫荡蒙元残余势力,竭尽忠诚。
5、沙弥甲抬脚刚走,沙弥乙又火急火燎地闯了进来。
6、沙漠中的天气真是变化无常,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飞沙弥漫,天昏地暗。
7、过了一阵子,真慧真德等小沙弥也担着水上了山,看到神闲气定的孟奇正在那里呼吸着“晨曦”。
8、立似沙弥合掌,坐如莲瓣微开。无知小子休弄乖,是你出身所在。张大春
9、沙弥和瘦僧徒叫他自个儿去挑,胖僧徒挑来一担水,马上独自喝光了。
10、‘贫道无罪,前劫为沙弥时,以锹划地,误断一曲蟮。
弥久造句1、旷日弥久的分裂风波也让老国王心力交瘁。
2、有一种朋友,淡淡如茶,却留香弥久;有一种亲情,远远如云,却一路相伴;有一种知己,静静如山,却读懂你的沉默。有一种祝福,穿越时空,却深情款款。朋友,祝你幸福一生,好运无限。
3、历时弥久,相知愈深。
4、这种旷日弥久的落寞现在又被西峰油田的新发现所打破。
5、我们喜欢你,年轻的老师;您像云杉一般俊秀,像蓝天一样深沉;您有学问,还有一颗和我们通融的心。您给了我灿灿如金的生活真谛,经过岁月的磨洗,弥久而愈明!
6、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7、您给了我灿灿如金的生活真谛,经过岁月的磨洗,弥久而愈明。您用辛勤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谢谢你,老师!
8、若待大军,旷日弥久,善人无归,必合于恶,善恶就合,势难卒离。
9、于是,一场旷日弥久的官司拉开了帷幕。
10、有时候情感的创伤弥久难愈,那么找咨询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咨询会有所帮助。
知之为知之造句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知之为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以自欺。荀子
3、科学家的态度,应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丝毫不能苟且。
4、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6、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不懂决不要装懂,但是必须由不懂变为懂。
8、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周恩来
9、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不了解的事,我们最好叁缄其口。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造句1、我们保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绝对服从指挥。
2、所以说,只有拥有的人才能对他或她的拥有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的人只能望洋兴叹暗自流口水。再比如有一部惊世骇俗的电影。秋微
3、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小心伺候着。
4、关于这一点我想简单地引用一下37Signals:“每个人都喜欢能帮助完成工作的简单工具,而且这种工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5、这些短毛,当我林文熙是什么人了,被人赶出门外,现在又请我过去,难道我就是让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奴才小厮吗?
6、有些女人被他拥有后,会心甘情愿做他的性伙伴,甘愿他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7、
8、
9、
10、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造句1、鸡肋一般,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况且弃之不去。
2、现在的《患难》对于小代来说有如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3、怎么办好呢?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4、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这些章节将不再对主题情节负责。
5、如此一来,古飞这一脉的修炼法诀上古炼体术,便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功法。
6、鬼子的主攻方向既然是永修,那么武宁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块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7、就是它了,反正其余的东西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大用,都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
8、
9、
10、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造句1、我又不是玩具,岂由你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2、对工作人员,不能采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态度。
3、旧时,主人对听差下人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任意驱使。
4、那条狗被训得十分驯服,真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也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5、她很方便,用过之后可以随手抛弃,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不占空间永远安静,她就是便利贴女孩。
6、金钱,美人,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名誉,官位,他视如粪土,弃如草芥。
7、连娘家人的环卫部门,亦可以对他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8、她是我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情人,我会让她快乐,让她沉迷,让她陷入我们的游戏之中不能自拔。
9、但林的爱情观被他在学生会的同事形容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10、作为一个医疗改革样本,当地政府对民间资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姿态,似乎不过是玩了一场“捉放曹”游戏,颇为耐人深思。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造句1、——我们可不是些沦落到人家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境地的小脚色!大公夫人身穿一袭黑衣,黑纱蒙面,端坐在当门的主位上。
2、悟通天地至理,以念力控灵气、磁力、重力,万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心随意动。
3、你对他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还要变相剥削人,人家很不舒服。
4、身后一天到晚的跟着无数的男生,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5、说句大话,只要这世上应有之物,我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6、那条狗被训得十分驯服,真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也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7、自出生至此,哪里有人会奚落自己,平日莫不是呼三喝四,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8、因为真气已经全部散入奇经八脉之中,任何人都觉察不到,而当你需要聚气之时,它又会突然出现,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运用自如。
9、
10、
际涯造句1、一个生态更加优化、发展更具持续性的洞庭湖将应运而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巴陵胜状又现人间。
2、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树林中清新的空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的味道。这苦的大自然,孕育了人们交织着各种苦痛的心灵。广袤的土地,浩瀚的海洋,辽阔的天空,了无际涯的心灵,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
3、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如同风之怒号,它从沙漠上扫荡而来,平静清澈的天庭霎时变成一片旋转狂怒的海洋,飞沙走石,漫无际涯。没有天空,没有大地,只有沙尘,到处是沙尘,咬啮和窒息着万物生灵。
4、新华网北京电初冬时节,丹江口水库碧波荡漾,横无际涯。
5、上了大堤,眼前陡然一亮,莽莽苍苍的大堤横无际涯。
6、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7、予观夫堵车胜状,在高速公路,衔远山,吞长江,熙熙攘攘,横无际涯,气象万千。
8、这洞庭湖果然美丽,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9、大坝上游水面辽阔,水势平整,山水相映,横无际涯。
10、县委*记取的是守势,一众行贿者取的是攻势,他们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空际造句1、白云在空际中越飘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
2、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3、接着便是缕缕炊烟,缭绕空际,人欢马叫,汽笛长鸣,酣睡了一夜的大地苏醒了。
4、秋风吹过,一湖的褶皱掀起沉睡记忆之底的往事,站立秋的深处将心灵释放,微闭颤幽的眸,秋是燃烧起来火焰的颜色,每一片颜色紧紧贴着秋的根部向遥渺的空际探寻。
5、金秋圆月挂天边,浪子心中思念添;寂寞嫦娥空际舞,八戒被贬为那般;我予汝心天可表,千里也能共婵娟。
6、又是一个月光如水美丽宜人的夜晚,天空繁星点点,颗颗如亮丽的钻石,散落在深蓝色的空际。
7、雷声响彻空际。
8、他们的施与,如同那边幽谷里的番樱桃花,香七弥漫在空际中。
9、这时空际仙乐阵阵,四周百花飘香。
10、吴勇在岸上冷哼一声,手腕一抖一放,竹杖变得弯曲,那细索一收一放,尖钩掠过空际,朝柳云龙当头打下,硬要使之堕入湖中。
市际造句1、在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程中,应当重视对市际经济学的研究。
2、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市际、市域、市内交通的可达性、高效性、便捷性及安全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更多市际前往大陆采取在这的时间超过总人口的中国。
4、摘要在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程中,应当重视对市际经济学的研究。
5、起,全国公安交管部门提前启动设在高速公路、国省道的个省际、市际交通安全执法服务站,加强春运安全检查和服务。
6、我的迟到情有可原:市际火车发生故障,结果我们只得等待一个多小时更换火车。
7、更多市际旅行接纳正在这的光超出总人口的中国。
8、这是本省最繁忙的市际公路之一。
9、
10、
分际造句1、愿意挺身而出,声称部分怀有党派私心者已经逾越分际的负责任共和党领袖在哪里?
2、尽管责任分际已泰半厘清,民进党上下仍无收手的打算。
3、天怒人怨,众叛亲离,时日曷丧,及尔皆亡,在这分际,共产党利用人民心理,利用国民党的弱点,乘机以进了。
4、所以在照顾,应用,持有上要有所分际。
5、至于该法的主要问题在于因中共行政体制混沌交错,导致党政分际不明。
6、他们指控他渺视人权,箝制媒体,模糊私人企业和政治的分际。
7、财色不沾是马英九的正字标记,长期跟马的金当然也不敢踰越分际。
8、所以在照顾,应用,持有上要有所分际。
9、因为除非他和所有在他执政下获利的人都面对完全的司法检查,政治与企业利益的分际将无法厘清,腐败也会继续蔓延。
10、不可否认,蓝绿两党在执政过程中都曾发生“党政不分”的争议,而今如何在运作上作出更清楚的区隔,两党都应该厘出必要分际。
际会造句1、郑州新区开发建设动员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2、今天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继续上演“国吉林国际犬王争霸赛”,“哎呀!这是羊还是狗啊?这是狮子还是狗啊?”比赛现场,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
3、因为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科学家说,信件开头的这些陈诉实际会透露信里面的内容。
4、爱情要完结的时候自会完结,到时候,你不想画上句号也不行。浓缘淡,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能做到的,是在因缘际会的时侯好好的珍惜那短暂的时光。
5、运用点的轨迹,面的组合,线的排列等手法,为豪逊先生设计了索马里摩迦沙迪星星月亮旅馆及豪逊国际会议厅。
6、依据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员工提供劳务所支付之报酬,不论其支付形式,均应认列为企业费用专案。
7、而联合国的僵滞又会耽误核不扩散等其他国际会谈的进程。
8、他希望能宣布一个党际会谈的日期。
9、正如你所知道的,史密斯博士因其在国际会计领域的突出成绩而闻名于世。
10、今天,南国际工业皮带及应用展览会将在东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会为期,其间将有企业新产品发布、品牌形象展示、用户体验等环节。
小牛教程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1011985号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